060.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x
《060.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0.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ppt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演 讲 人2 0 2 4-0 6-2 3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发展史01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优势02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建立04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临床应用05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原理03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未来展望06目 录骨髓腔内输液是一种能够快速、安全、有效的建立血管通道的方法。201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全面介绍了骨髓腔内输液,还制作了骨髓腔内输液操作的视频,建议医生合理、正确、积极地使用这一技术1。我国医护人员对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了解、掌握及应用与国际相比目前仍存在很大差距,2016年北京地区的一项调查结果2显示,医护人员对骨髓腔内输液的知晓率仅为32.6,了解骨
2、髓腔内输液适应证和操作流程者分别占4.0和3.8。为推动和提高广大医护人员对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临床合理应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等共同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制了该共识,旨在规范并提升临床医护人员对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指导意见。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发展史01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发展史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并记录骨髓腔内输液技术是在1922年3。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地医疗救治机构使用骨髓腔内输液技术挽救了4000余名士兵性命4。在1950年以后,由于静脉输液导管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其他
3、给药途径不断涌现,人们对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关注度有所降低,使其逐渐淡出临床。198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批准将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列入儿科的急救复苏程序当中5。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发展史1990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骨髓腔内输液的文献综述明确指出,任何可以静脉输注的药物均可经骨髓腔内途径进入循环系统6。2005年AHA、欧洲复苏委员会(ERC)、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美国急诊医师委员会(NAEMSP)的治疗指南中均推荐:在急救的过程中,建立血管通路时应该尽早考虑使用骨髓腔内途径,如成人在外周静脉穿刺2次不成功应马上建立骨髓腔内通路7。骨髓腔内通路至此再获大力推广。
4、在2010年AHA的心肺复苏指南也再次强调:如果不能成功建立静脉通路,应尽早考虑建立骨髓腔内通路(classA,LoE C),优于气管内给药通路8。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优势02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优势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快速建立血管通路至关重要。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需要通过血管通路给予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需要通过血管通路给予快速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临床可用的给药途径有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气管插管内、骨髓腔内等。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是先尝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穿刺失败后,再选择建立中心静脉输液通路。心脏骤停或者休克患者由于周围循环衰竭,外周静脉充盈欠佳,往往会发生塌时,从
5、而影响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9及穿刺时间913建立中心静脉输液技术要求较高,耗时较长1416,穿刺失败率一般为1040,尤其对于心脏骤停不间断心外按压的患者穿刺难度更大。气管插管内给药只能使用部分药物,液体应用受限。类似的情况会导致最佳用药时机丧失,甚至使抢救失败。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优势与外周静脉通路及中心静脉通路相比,骨髓腔内通路具有操作成功率高、耗时短、易掌握的优势。Kurowski等17在人体模型中研究发现,骨髓腔内通路可迅速获得,穿刺成功所需时间为2.04.2min,穿刺成功率为8292。Lee等16在住院患者中比较骨髓腔内通路与中心静脉通路的实用性,发现骨髓腔内通路首次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
6、于中心静脉通路(90.3vs.37.5,95CI80101vs2451,P0.001),且穿刺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中心静脉通路(1.2min vs10.7min,P0.001)。一项在中国危重症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18亦证实,建立骨髓腔内通路所需时间明显少于中心静脉通路(74.9s vs944.0s,P0.01)。即使是无经验的医务人员在经过培训及1h的实际训练后,最终操作成功率可达88,第一次穿刺平均时间为(78.120.6)s19。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优势骨髓腔内输液与中心静脉置管相比,操作成功率更高,耗时更短,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时,推荐先建立骨髓腔内通路
7、,待病情稳定后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见表1。推荐意见1:在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如外周静脉穿刺2次不成功应马上建立骨髓腔内输液通路。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原理03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原理人体骨髓腔由网状的海绵静脉窦状隙组成,在骨髓腔中有很多高度分化的非塌陷的静脉网,包括垂直的(Haversian管)和水平的(Volksmann管)血流,与血液循环相通。当发生休克或因创伤而大量失血的情况下,患者的外周静脉通常会发生塌陷,此时处于骨骼保护之中的骨髓腔内静脉网因其特殊的骨质结构仍然能够保持非塌陷状态且同体循环保持连接。在骨髓腔内的这些非塌陷性的微小静脉网络可以像海绵一样能够快速吸收灌注到其周围的液体,通过骨内
8、静脉窦将其快速转运到体循环之中并加以吸收利用。见图1。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原理临床及动物试验证实,骨髓腔内输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用药剂量与静脉用药相似,这也是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可作为外周静脉替代方法的理论基础2024。一项于25名成人患者中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通过静脉和骨髓腔内通路给予硫酸吗啡的药代动力学方面两者尤明显差异,包括最大药物浓度、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以及血药浓度时间仙线下面积22。另有临床研究证实,经肱骨骨髓腔和中心静脉输注肾上腺素可以达到相同的血药浓度23。动物实验也证实,心肺复苏过程中经肱骨近端的骨髓腔和经胸骨的骨髓腔内给予肾上腺素与中心静脉给药具有等效性24。由于相关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60. 中国 骨髓 输液 通路 临床 应用 专家 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