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神经重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黏菌素局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pptx
《038.神经重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黏菌素局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8.神经重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黏菌素局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pptx(4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神经重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黏菌素局部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2024-04-12演讲人04/多黏菌素局部应用给药方案03/多黏菌素局部应用治疗CNSIs的适应证和启动时机02/多黏菌素静脉应用治疗CNSIs的现状01/神经重症CNSIs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原菌06/多黏菌素局部应用监测评价05/多黏菌素局部应用院内感染防控07/多黏菌素静脉及局部应用不良反应目录神经重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比逐年升高。多黏菌素是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有效药物,但其血脑屏障通过率低,静脉给药难以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脑室内或鞘内给药等局部应用的方式近年来
2、越来越多地被临床采用,但缺乏相关的规范化操作指引,故本共识专家委员会围绕多黏菌素局部应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治疗途径等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形成14条共识推荐意见,以期为多黏菌素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应用提供科学和切实可行的临床指导。01神 经 重 症 C N S I s 流 行 病 学 和 常 见病 原 菌神经重症神经重症CNSIsCNSIs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原菌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原菌神经重症包含重型脑血管病、重型颅脑及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CNSIs)、癫痫持续状态、需生命支持和神经监测的围手术期患者、进展性疑
3、难危重神经系统疾病等。20162020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库的资料显示,神经重症患者住院病死率为9%12%,不良转归发生率为36%。本共识中提及的神经重症CNSIs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感染,其中主要类型为神经外科手术、有创操作、脑脊液漏、人工植入材料等导致的继发性细菌性CNSIs,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意识水平下降、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性状改变等。本共识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参数指标对 CNSIs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具体内容见表1。CNSIs病原谱与解剖部位及原发疾病相关,手术后或外伤后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神经重症神经重症CNSIsCNSIs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原菌流行病学
4、和常见病原菌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EVD)、腰大池引流(lumbar drainage,LD)及脑室腹腔分流相关感染致病菌多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创伤伴颅底骨折相关感染的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化脓链球菌。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显示国内脑脊液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18.5%),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阴沟肠杆菌为主,检出率约为31.8%。近年来脑脊液中MDR/XDR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在全国范围内呈逐年升高趋势,归因死
5、亡率高达15%50%,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表1 CNSIs严重程度分级神经重症神经重症CNSIsCNSIs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原菌流行病学和常见病原菌02多 黏 菌 素 静 脉 应 用 治 疗 C N S I s 的现 状多黏菌素类药品概述多黏菌素类药品概述多黏菌素是由多黏类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组碱性环肽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重要药物,主要通过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与革兰阴性菌外膜脂多糖的脂质A成分相互作用,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中和内毒素、促进细菌溶解从而发挥抗菌作用。该药物为窄谱、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对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活性,对非发酵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
6、属、克雷伯菌属、嗜麦芽单胞菌属等细菌敏感性较高。多黏菌素具有亲水、亲脂的特性,有多种不同化学结构,应用于临床的主要为多黏菌素E 和多黏菌素B。目前国内外已上市的注射用多黏菌素类药物有3 种:注射用多黏菌素E 甲磺酸钠(colistin methanesulfonate,CMS)、注射用硫酸黏菌素(colistin sulfate)和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polymyxin B sulfate)(表2)。表2 目前国内注射用多黏菌素类药品种类多黏菌素类药品概述多黏菌素类药品概述多黏菌素类药品药代动力学多黏菌素类药品药代动力学多黏菌素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多以重症患者为主,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操作难度
7、较大,国际药物敏感性折点尚不统一。多黏菌素的剂量单位主要有两种:国际单位(U)和多黏菌素E 基质(colistin base activity,CBA)的毫克数(mg)。不同类型多黏菌素类药物剂量单位的换算方式为:硫酸多黏菌素B 1 mg=1 万U;CMS 100 万U80 mg CMS33 mg CBA;硫酸黏菌素1 mg2.27 万U。多黏菌素B 以其活性形式直接给药,在达到稳定时血药峰浓度为2.414.0 mg/L,血液中游离分数为0.42,半衰期为9.011.5 h。多黏菌素B 在体内主要通过非肾脏途径代谢,仅有4%经肾排出,因此多黏菌素B 的代谢受肾脏影响可能较小。多黏菌素类药品药代
8、动力学多黏菌素类药品药代动力学CMS为前体药物,需在体内转化为有活性的多黏菌素E起效,给药后约2/3 CMS 直接通过肾脏代谢清除,消除半衰期为212 h,剩余的CMS 在体内转化为活性的多黏菌素E,78 h 后达到血药峰浓度,转化后的活性单位约1%经肾脏排出。肾脏功能对CMS 药动学影响较大,需结合肌酐清除率进行剂量调整。硫酸黏菌素具有直接的杀菌活性,现有文献显示静脉输注硫酸粘菌素的代谢特点与硫酸多粘菌素B相似,静脉注射1.252.5 mg/kg,血药峰浓度为23 mg/L,其消除半衰期为46 h。多黏菌素治疗多黏菌素治疗CNSIsCNSIs的困境的困境多黏菌素类药物是目前治疗MDR/XD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38. 神经 重症 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菌素 局部 应用 中国 专家 共识 2024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