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传曰:“赏疑从与,药?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J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鲸可用。”尧日:“不可,鲸方命圮族。既而日:“试之J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鲸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J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
2、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利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建政超则举而史2壬仁必(节选自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材料二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粤奉J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
3、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育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节选自韩非子二柄)【注】传:原书不详。皋陶:舜的臣子,主管刑罚律令,苏轼在这里误用为尧之臣。四岳:主管四方诸侯的官员。书:即尚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仅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黑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是故疑则举A而归之B于仁C以君子长者之道D待天下E使天下相率F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G故H曰忠厚之至也。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4、的一项是(3分)()A.所以,表示“用来的”,与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的用法一致。B.“劝”在“爵禄不足以劝”“劝学”“惩恶劝善”“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意思不完全相同。C.典冠,即掌管国君之冠;其中“典”字与苏武归汉后担任的官职“典属国”中“典”字用法一致。D.畜,在这里是“养育”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俯不足以畜妻子”中的“畜”字意义完全一致,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鳏的建议。苏轼对尧的这一举动表示认可,认为其中体现了圣人的心意。B.苏轼认为,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是
5、因为用爵位俸禄行赏,用刀锯作刑具,对一切的劝善罚恶都没用。C.韩非子主张,臣子如果取得的成绩和他的职事相当,并且完成职事的情况和他的话相符合,君主就应该给予他奖赏。D.韩非子用韩昭侯的例子说明,哪怕臣子做了让君主高兴的事,但是如果臣子做的事超越了他的职责范围,也还是应该受惩罚。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译文:(2)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译文:14 .根据文本推测,如果苏轼穿越成为韩昭侯的谏臣言官,他一定不会认可韩昭侯的奖惩方案。请结合材料一,给出苏轼的奖惩方案并说明理由。(3分)【答案解析】10 ,CEG(是故疑则举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赏忠厚之至论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苏轼 忠厚 答案 解析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