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记:大概念下的古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
《教育杂记:大概念下的古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杂记:大概念下的古诗歌单元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084【教育杂记】大概念下的古诗歌单元教学设计基于大概念下的古诗歌单元教学设计以部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的三首诗歌为例【摘要】2017版语文新课标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是从具体事实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具有抽象性与生成性。本文以部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的三首诗歌为例,从“筛选大概念,立足四项要素”、“分解大概念,设置情境性活动”、“评价大概念,提高核心素养”等三个角度试图建构语文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框架。【主题词】筛选;分解;评价一、筛选大概念,立足四项要素奥苏泊尔在1963年提出“先行组织者”理论,他将“
2、大概念”视为上位知识,位于学科的顶端。威金斯认为“一个大概念可以表现为一个词、一个短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问题。”而针对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则是指“蕴含在语文学科事实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学科思想、学科原理和思维方法。”为什么新课标倡导“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呢?这要结合“大概念”的特征来分析。“大概念”是从具体事实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具有抽象性与生成性。抽象性体现在“把丰富的学科内容精简为一组命题,从而构建起学科框架。”就是说将学科中众多零碎的知识或能力进行重新整合、高度凝练,可以建构起学科的框架体系,这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要求。生成性体现在“大概念也是学
3、习的自我生长点,学生靠大概念自主学习的内容远比教师能讲的多,并且在他们的未来持续发生作用。”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不再是零碎的,学生可以将“大概念”迁移运用到其它的同类的情境问题中,那么“大概念”起到了中介的作用,具有生成性。以部编版必修上第三单元的三首词为例,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名作,有多样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教师如何在纷杂的教学内容中确定“大概念”呢?这需要“根据学习主题的内容涵盖范畴、知识体系坐标、能力关涉维度和核心素养指向等影响因素来综合研判,筛选学科大概念。”见表1:基于前面的分析,再结合新教材第三单元导语的要求,故本文将“大概念”确定为“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
4、对人生的感悟二、分解大概念,设置情境性活动“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是聚合的概念,为我们阅读古诗词提供了方向,虽比较抽象,但它是能够进一步切分的,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子概念,子概念要能为理解大概念提供支架。“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由于高中生古文能力、生活经历尚浅,与古诗歌有着一层隔膜,更不用说理解抽象的情感了,因此他们阅读起来有着较大的难度,故将大概念细分为“感悟文本”、“知人论世”、“深入体验”三个子概念。“感悟文本”是基础,“语言建构与运用”位于四大核心素养之首,若学生离开了对古诗词的“主动的积
5、累、梳理和整合“,空谈古诗歌情感,那么就不是语文的学习;“知人论世”是凭借,没有“知人论世”,学生则走不进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但是很多时候说到“知人论世”,学生只是泛泛地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没有从宏观上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深入体验”是保证,“深入体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点,将作者的情感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同化、内化作者的情感。三个子概念拾级而上,逐层深入。有了子概念,还得进一步分解子概念,将子概念设计成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情境性语文活动,以此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一)子概念一:感悟文本在“感悟文本”阶段,教师让学生独立自主、不加以先见的阅读,要能够读懂诗歌的字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杂记 概念 诗歌 单元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