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1—2035).docx
《嘉兴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1—20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1—2035).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嘉兴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32035)一规划背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环境卫生作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乡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障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是嘉兴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城市标杆的关键时期,由此对环境卫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强调土地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亟需编制嘉兴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对生活垃圾及其他固废分流分类体系进行科学预测和合理规划,将配套设施纳入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打造现代化环卫体系做好战略谋划。二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为嘉兴市域范围
2、,规划重点为嘉兴市区范围,对下辖县市提出行业指导。规划期限为2023-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三规划原则和理念(一)绿色生态、减量利用:着眼于绿色生态、节能减排,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二)技术创新、安全韧性:以适用、先进和安全为原则,推进各类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三)现代智慧、精细智治:在整体智治背景下,推进全域环卫管理治理现代化、智慧化,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环卫服务效率。(四)因地制宜、城乡一体:依据嘉兴市的发展要求和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的差距及需求,推进城乡一体,形成科学、合理、完整的环卫设施系统布局。四规划目标以“绿色低碳、生态循
3、环”为引领,以固废治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环卫管理现代化、智慧化、精细化为指导,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以及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和废旧商品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科学布局环卫设施,构建数字环卫管理体系,建成与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上海大都市圈专业性全球城市相匹配的“秀外慧中”的嘉兴特色环卫体系。至2035年,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浙江省统计口径)达到100%,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数字(智慧)环卫覆盖率达到100%。五、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规划生活垃圾转运: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标准化、用地集约化、功能协同化、运营绿色化、作业智慧化”为发展方向,其中市区
4、形成以中型综合转运站集中转运为主、小型普通转运站分散转运为辅的收运模式。生活垃圾处理:近期以焚烧发电处理为主,根据垃圾分类要求,推进易腐垃圾生化处理、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安全处置,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和存量垃圾填埋场整治;远期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探索和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推广。市域各处理设施形成应急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地应急期间的垃圾处置。六其他固废收运处理规划建筑垃圾:强化源头减量,规范收集运输,推进资源化利用,市场消纳与政府托底相结合,提升现有处置能力水平。其中市区保留现状南湖区和秀洲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南湖区设置2处渣土消纳场,秀洲区设置5处(其中2处集中式)渣土消纳场,下
5、辖县市应根据各自需求设置渣土消纳场。废旧商品:市区保留现状3座分拣中心,新建6座镇级分拣中心,对废旧商品进行集中分类、挑选、破碎、切割、打包等处理和交易。镇级分拣中心宜结合镇级转运站设置。下辖县市参照市区设置废旧商品回收中心。大件垃圾:市域近、远期产生量约为160吨/日、290吨/日,其中市区近、远期产生量约为45吨/日、95吨/日。市区新建1座大件垃圾处理设施,近、远期规模分别为50吨/日、100吨/日,下辖县市各自设置大件垃圾处理设施。园林垃圾:以就地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景区、林场等产生的园林垃圾以就地处理为主,由责任单位设置处置设施,公共绿地、居住区及单位园林垃圾等产生的园林垃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嘉兴市 环境卫生 专项规划 2021 2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