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课前思考】“比”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过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散”“乱”。之所以这样说是指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多,有比的意义、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比的类别)、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的关联,等等,显得零碎、散乱。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少老师教学比的意义都是采用“告诉式”,即让学生在简单地分析两个数量的相除关系后,就直接说明“这样的相除关系还可以说成几比几”。因为“散”,我们常常见到整节课老师叨唠个不停,学生忙乎个不停,课堂撑得满满的。又教“比的认识”这节课,该如何设计?我首先想到了情境,从以往成功的做法中我们发现,“情境串”往往给课堂带来整体感,“移步换景”
2、有时只会增加负面干扰。我想到了取材,课堂起不了波澜,在很多时候是学习素材本身单调乏味。我又想到了学生初始学习一个数学概念时,是不是需要用“慢镜头”来诠释概念内涵,丰富体验,促进理解,而不是简单“告诉”。本课知识点虽多,但哪些是基础的、必须的,哪些是领悟的、理解的,哪些是可以弱化的、忽略的?我想到了整体建构,当新旧知完美对接,当“所搬的砖头都砌成了房子”,课堂的结构化程度就会明显增加。我更关注数学本身:比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两个数相除吗?为什么在分数和除法都能表示相除关系的基础上还要学习比?怎样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加被数学所吸引,发现数学和数学学习的价值?如此许多的思考最终都只能汇聚
3、到一点,那就是要通过课堂来实施。【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上)第七单元8589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2、让学生经历比的意义、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探索过程,提高比较、类推、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比。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的数学课就从一则生活故事入手。(播放连环画,同时配音)思考:如果你
4、是冬冬,听了王阿姨的介绍你会怎样来配置蜜茶呢?学生产生多组数据后,引导思考:蜂蜜的量在变,水的量也在变,为什么配制出的蜜茶依然“甜味”没变呢?当他们发现蜂蜜和水的倍数关系始终没变后,用除法算式分别求出倍数关系:9010=91090=g。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各种不同配法的相同之处,从这个不变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取1份蜂蜜就要9份水来搭配。这种情况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即水的量和蜂蜜的比是9:1,蜂蜜的量和水的比是1:9。这里的9:1和1:9我们叫做“比”,从而揭示课题。【设计意图】表示倍数关系的同类量的比,是“比”的一层含义。学生借助于生活常识和已有知识基础从多种搭配数据中提取不变的元
5、素一一倍数关系,从固定的倍数关系抽取出“份数”,再由“份数”引出配比,逻辑严谨,“慢镜头”推进,为学生直观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说理解释,认识“比”。师:这里的9:1和1:9两个比的意思一样吗?让学生体会比跟除法算式一样,也是有顺序的。因而,在用比来表述时一定要把话说完整。然后顺接“冬冬招待客人”的情境,联系生活来进一步理解倍数之比。师:冬冬配好了蜜茶,准备洗水果招待朋友,一抬头,看到水池边洗洁精瓶上就有比。从瓶上抽取一个比,你知道这里的1:8什么意思?(2)如果配置2:3的洗洁液又该如何表示呢?(运用手中的长方形分一分、涂一涂,表示这个比)由洗洁精与水的比是2:3,你还能想到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的意义 意义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