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致李榕信札观其书法实践.docx
《从曾国藩致李榕信札观其书法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曾国藩致李榕信札观其书法实践.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从曾国藩致李榕信札观其书法实践摘要:曾国藩最为世人熟知的身份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在风云岁月中,始终不离文墨,讲究书写规范,追求笔墨神采,题写了较多富有时代气息而不失书法意蕴的佳作,兼有“书法家”之名。曾国藩的书法常见形式多为正式书写的对联,其日常的书写是当下研究中空缺的一块。本文以曾国藩写给李榕的信札为例,通过分析曾国藩信札的书写时间,归纳其书学思想,通过分析书法风格的表现特征来论证曾国藩日常书写在书学思想上的体现。关键词:曾国藩;李榕;信札;书法;风格笔者通过做曾国藩的书法研究综述,发现当下关于曾国藩书法的研究,多局限于对曾国藩家书书学观点作分析和归类。选择曾国藩的信札研究,是为了从日常书
2、写的角度来分析曾国藩的书法,分析他的日常书写如何体现自己的书学观点。关于曾国藩致李榕的信札资料,现有研究文献为2022年李伟的曾国藩手札书法探析以及姜寿田的合刚健婀娜为一体一曾国藩的书法艺术,二者分析了曾国藩的书法艺术,但这两篇文章只从曾国藩书学观点方面得出结论,并没有对信札展开分析。笔者将曾文正公手写日记这一重要的一手资料作为参考,对曾国藩的信札内容进行对比并作展开分析。一、曾国藩致李榕信札的介绍(一)曾国藩与李榕的生平简介曾国藩,讳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口。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薨于同治H 一年(1872年)壬申岁二月初四日,享年六十二岁,加赠太傅,谥“文正”。“道光十八
3、年戊戌科会试,中式第三十八外贡士。正大光明殿复试一等。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进呈,拟一等第三名,宣宗拔置第二名,改翰林院庶吉士李榕,名甲先,字申夫。生于嘉庆丁卯年(1807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光绪庚寅年(1890年)四月。享年七十二岁。咸丰二年(1852年)登进士第,咸丰八年(1858年)由曾国藩奏调,入其麾下,从此追随曾国藩,开始了八年戎马生涯。后退居乡里,以讲学课徒终,有十三峰书屋全集传世。这两人是如何产生门生关系的呢?据记载,李榕是以郭嵩煮的推荐而为曾国藩奏调来的。当“咸同”之际,李榕确为曾营中的得力臂助,他富于才学,饶有性情,很受曾国藩赏识,与曾纪泽交往也很密切3
4、o(二)曾国藩致李榕信札的书写环境从可见的信札资料曾国藩手札来看,这批曾国藩信札,共计三十通,皆为写给门生李榕的。关于写信的时间,根据曾国藩全集书信,我们可以将第一封书信的时间精准地定位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二十四日,再根据曾国藩家藏史料考论中记载“同治七年,李榕在湖南布政使任内受到查处,次年革职而去” 5可知,最后一通书信可推断到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当时五十九岁。写信的时间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11864年)。信函内容主要涉及战事情况,如:布防、驻营、调兵、军需、会师等事宜。这些信都是在战事吃紧的环境下书写的。书写时心态和情绪是多变的,但曾国藩的书写却能做到笔笔沉实
5、,无虚怯之笔,信札书法呈现出一种沉稳、刚劲之气。二、曾国藩书学思想下的书写实践曾国藩全集日记和家书中记录了他的书学思想。在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七年中,其书学思想主要集中于咸丰十一年和同治元年,在这两年中,曾国藩关于用笔、作字、取法都有描述。笔者通过整理曾国藩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元年(1862年)的主要书学思想,探析他的书写实践,因为他的书写实践与他的书学思想是同步的。但这里的同步是指曾国藩会将自己的学书所悟及时落实到书写实践上,至于落实效果如何,正是笔者要探究的。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在研读其手札中,刚好樊现致李榕书信的第二通是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图I)。这一天,他的书写感悟是对自己多
6、年来思与学并进的肯定。日记中记载:“余往年在京深以学书为意,苦思力索,几于困心横虑,但胸中有字,手下无字。近岁在军,不甚思索,但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专从间架上用心,而笔意笔力与之俱进,十年前胸中之字,今竟能达之腕下,可见思与学不可偏废。” 4信札释文:灯时接来缄具悉一切!营务处合嘉字营行住有法,欢慰之至!去黄梅日近务宜勤发哨探,凡临敌观气色,有二可虑!骄气则有浮淫之色(淫溢也大也漫也),惰气则有腌滞之色(腌晦也也)。望体察而补救之!后帮今日佳,张家湾一日,九舍弟已归去矣,何镜海若能“克勤小物”四字上用功,应日有长进。望阁下虚已以待之,方不隔膜!此彳复顺问刻祉。
7、国藩顿首。申夫仁弟大人阁下。别纸领悉。廿五夜。信札的内容主要讲曾国藩肯定嘉字营的管理有法度,指出何静海不能做到“克勤小物”最后督促并希望李榕认真对待这些事。这通信札的内容对其书法分析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可以由信札中的内容体现他的书学思想。曾国藩全集日记中,他记录当日的感悟,讲述自己以前在北京时,胸中有字,手下无字;而最近,除了办公外,一直都在不断地思考和书写。书写时,专从间架上用心,注意笔意和笔力。结果发现十年前胸中的字,今天竟然能在手上体现。那么,曾国藩对字间架结构处理的进步体现在哪里呢?笔意和笔力又体现得如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根据曾国藩所说的时间,将时间拉到十年前(1851年),也就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曾国藩致李榕 信札 书法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