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10024中国古代文学(II).docx
《27410024中国古代文学(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410024中国古代文学(II).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II)(AncientChinese1iteratureI1)课程代码:27410024学分:3学时:48(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8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I)、古代汉语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教材:(马工程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新I版。开课学院:文学院课程网站:无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II)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的专业方向课程。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
2、期文学发展的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了解作家精神阐释和文本艺术分析的基本路径,感受并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精神和时代风气。课程依据马工程重点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审美素质,提高其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二)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能掌握阅读古代文学的基本途径、研究古代文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
3、悉魏晋南北朝文学在诗歌、辞赋、古文、小说以及文学批评方面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前沿趋势。2 .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能独立阅读传统文献,进而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文化、时代精神和文人心理,能通过文学文本分析阐释文人心理和精神,从中感受传统文人的精神魅力,从而自觉建构趋于完整的文化人格。3 .课程目标3:通过课程学习和拓展,能够独立执行文学阅读和研究,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4 .课程目标4: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能够基于特定学术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学术讨论。
4、同时,通过文本阐释训练,能够具备设计和实施中小学古典文学教学工作相关的工作方案的能力。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基本特征(一)课程内容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1)全国处于长期分裂状态(2)朝代更替极其频繁(3)社会动荡不安(4)民族矛盾尖锐突出2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生活及其社会思潮(1) 士族门阀制度的确立和存在(2)纷杂的社会思潮玄学的盛行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盛(二)教学要求了解和熟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尤其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生活以及社会思潮的特点。()重点与难点1 .重点从社会状况、政治生态、社会思潮三个角度阐述魏晋南北朝时中国社会的总
5、体特征,认识魏晋南北朝社会特征与文人生存及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2 .难点从宏观角度认识和掌握魏晋南北朝社会对文人生存的影响以及在文学创作和发展方面的意义,尤其是土族门阀制度的存在、魏晋玄学等社会思潮的盛行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所产生的影响。第二章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一)课程内容1 .古直悲凉曹孟德2 .便娟婉约曹子桓3 .骨气奇高曹子建4 .“七子冠冕”王仲宣5 .建安风骨的内涵及特征6 .“三普”诗文赏析(二)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建安文学的发展状况、基本特质,熟悉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文学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及其影响,基本认识建安风骨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三)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围绕建安时期文学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7410024 中国古代文学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