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防控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寿螺防控技术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福寿螺防控技术方案一、福寿螺简介福寿螺又名大瓶螺,俗称“红螺螂”,外观与田螺相似,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广泛分布于北美、亚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据有关资料显示,福寿螺于1981年由巴西籍华人引入广东中山市养殖,因其既可食用,又可做高蛋白饲料,并很快被人工引种到了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浙江等地。但由于福寿螺食用味道不受欢迎,被大量遗弃野外,自然繁衍蔓延。目前,福寿螺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已有广泛分布,且在不断北移,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XX、浙江、江苏及上海等长江沿线省(市)均已成为福寿螺分布的地区。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将
2、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二、福寿螺生物学特征(一)外观特征福寿螺外观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差异,主要特点和区别如下:1 .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的外壳颜色为青褐色;2 .福寿螺壳薄较脆,螺口大,壳口无黑色框边,田螺壳口有黑色框边;3 .福寿螺椎尾较平而短促,田螺椎尾长而尖;4 .福寿螺个体较田螺大。(二)卵特征福寿螺卵呈圆形,直径2毫米,初产卵为粉红色或鲜红色,卵的表面有一层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在5-6月,5天后变为灰白色或褐色,这时卵内已孵化成幼螺。卵块呈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卵块可达千粒以上。三、防控方
3、案福寿螺以水稻、英白、荷花等水生农作植物叶片为食,繁殖量大,可能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甚至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繁殖期分布河道堤岸的鲜艳卵块,严重影响河道驳岸市容环境整洁;如食用未经高温加工的福寿螺,易感染寄生虫,危害健康。根据福寿螺生物习性和生长规律,应采取多种防控措施综合施策,以取得高效的防控效果。(一)河道、沟渠、池塘等发生水域1 .对河道、沟渠、池塘等发生水域,组织开展人工捡螺、卵块铲除工作。2 .加强河道、池塘清洁管理。定期清除岸边螺卵和漂浮水草,防止卵块和成螺、幼螺随水草漂移传播。3 .在河道、池塘中采用天敌引入技术,按照河道生物种群结构适度投放本地鲤鱼、青鱼、河蟹、
4、中华鳖等,对福寿螺种群或螺卵进行控制。4 .养殖水域利用冬季取捕后的空塘时期,彻底冻晒,或亩用生石灰IooT50千克清杀。5 .福寿螺发生区的河道、池塘淤泥不得运到其他河道处进行落干。6 .在农田灌溉和河道开闸上严格把好进排水关,设置拦截网,避免因灌溉或进水时外河中的福寿螺进入。(二)农田发生区域1 .农田发生区域,利用水旱轮作自然灭螺(水稻收割后种植一季油菜或小麦),旱作期1个月以上可以有效杀灭田间残留福寿螺;或者在水稻生产前期,即在螺卵盛孵期,利用幼螺抗性差的特点,稻田适当脱水露田几天,以消灭福寿螺幼螺。2 .在农田中人工插木桩、竹片等方式引诱福寿螺产卵并集中铲毁。3 .选择针对性防治药剂
5、诱杀成螺。当稻田每平方米有23头螺以上时,可用药防治:(1)在水稻移栽前7天,每亩撒石灰25kg,或移栽前3天每亩用5%阿维菌素乳油IOOnI1对水15kg喷雾防治,施药后保持浅水37天。(2)稻田搁田期间,每亩施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密达)0.50.75kg,拌细沙土5IOkg撒施,施药后保持34cm水层35天。(3)稻田附近沟渠可每亩均匀撒施茶籽饼15-30斤灭杀福寿螺。(4)养虾田保留半沟水,结合清除野杂生物,亩用茶籽饼15-30斤或氯硝柳胺3-5斤毒杀。4 .在稻田、水产养殖池塘主要进出水口设置拦截网,防止福寿螺扩散。5 .冬季时,可排干闲置水田,修整田壤,铲除田边杂草,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河沟渠道,清理畦边杂草,破坏其越冬产卵场所。6 .加强检疫监控管理,未发生区禁止人为引入饲养,对发生区则要防止人为向外扩散。(三)注意事项1 .农田发生区域建议多采用物理或生物方法进行防控,尽量减少用药。2 .用药后7-10天禁止外排“毒”水,防止水产品、鸭等禽类中毒。3 .公共沟渠用药前后告知各生产、养殖等用水单位禁用沟渠进排水,关闭(封堵)好进排水涵闸。4 .清杀过的稻田和养殖水域进排水口加设滤网进行封隔。5 .收集到的卵块集中深埋、打碎或烧毁;成螺、幼螺经集中捣毁或石灰水浸泡等杀灭后深埋,或者将螺壳敲碎后饲喂鸡、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