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的困境与出路.docx
《乡村学校的困境与出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学校的困境与出路.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乡村学校的困境与出路叶存洪由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人口快速向城市(镇)集中,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子女“随迁”等多种原因,乡村学校就读学生整体呈减少的趋势,有的学校学生已减至个位数。又因为学生少,缺乏浓厚的教育教学氛围,教师教得“没劲”;没有平行班,一门课仅一名教师,教研无同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比较困难;家长看到学校没有人气,更加剧了离乡进城上学的决心,但凡有点儿“办法”的,都把孩子送到城里的学校,如此乡村学校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其实,现在很多乡村学校硬件并不差,特别是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督导评估,很好地达到了 “以评促建”的目的。而今,教学楼建得漂漂亮亮的,设施设备配备也比较齐全,教
2、室有一体机而且联通网络,音乐、美术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教师也都是专科毕业、本科毕业,但就是缺学生。面对“人去楼空”的情况,校长急,教师愁,苦苦求解“乡村学校出路在哪” ?“出路在哪?着实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但说到底,你办学得有质量,让家长看到希望,燃起信心,如此,还是有“回流”的可能。那么,卿村学校该有什么样的质量?如何抓质量?这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我仅侧重从乡村学校发展方向的角度作些探讨。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重温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关于生活教育的理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验的知识是伪知识。生活教育有“二亲原则
3、”:一是“亲民”,与人民亲近,就是教育要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他反对“有钱、有闲、有脸”才能得到知识、为少数人服务的“小众教育”;二是“亲物”,即教育要面向生产,和工农业生产实际结合。“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了促进的媒介”。他反对旧的乡村教育“教人吃保不种田,穿衣不种棉”,“分利不生利”,强调教育要教人“创造合理的工业文明” “工业化的农业“,进而创造“富的社会”。接下来,再看看而今一些乡村学校鲜活的实践探索:贵州遵义正安县兴隆村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打造者”是田字格公益发起人肖诗坚。学校在开好“基础课”(国家课程)的同时,打造“乡土人文特色课”,每学期孩子
4、们会探究不同的乡土、人文、自然主题。比如,以“家乡万物”为主题,不仅学习家庭、人口、家族、家乡、家训、家园等概念,所跨科目涉及自然、美术、音乐、手工和语文等学科,教学形式上也是涵盖户外教学、小组学习、自然学习及体验学习等多种形式。肖诗坚和团队因地制宜设计了一套乡土人本教材,作为国家教材的补充,真实链接乡村孩子的生活与生命。孩子们以自然为师、以万物为师,稻田、大山都是他们的课堂。肖诗坚发现,因为学习内容更亲近生活与生命,孩子们眼中的求知欲也被点燃。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没有农村娃的自卑,和城里孩子谈起家乡的田园劳作、一草一木,充满自豪,眼里有光“在孩子们参与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具有可以改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学校 困境 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