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举措进展与问题建议宣讲稿.docx
《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举措进展与问题建议宣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举措进展与问题建议宣讲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我国建设质量强国的主要举措及进展(一)战略框架从战略框架来看,我们有2025年和2035年两个主要目标。其中,到2025年的主要目标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在微观层面,要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在中观层面,要关注产业质量及区域结构,改善质量基础设施和治理体系;在宏观层面,要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到2035年的主要目标则是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此外,在主要举措方面,我们要通过产业、产品、建设、服务技术与业态创新等层面,从品牌、质量基础和治理工作三个维度,来共同推进相关工作。在保障措施方面,我们要落实三个机制:领导机制
2、、工作落实机制、督察评估机制。(二)主要举措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七大方面共二十四项质量建设举措,并对应提出了七项质量建设工程。第一,区域发展质量示范工程。一是建设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在质量理念先进、质量变革创新活跃、产品质量优势显著、城乡质量发展均衡的区域,依托中心城市、城市群开展质量协同发展试点,建设国家质量创新先导区,探索构建新型质量治理体制机制和现代质量政策体系,率先探索有特色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径。二是打造质量强国标杆城市。推动不同类型城市立足自身定位和资源要素优势,制定实施城市质量发展战略,支持城市导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运用数字技术和标准手段推动城市管理理念、方法、模式创新,推动城市
3、建设与质量发展融合共进,促进城市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发展。三是创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鼓励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创造性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制定和实施先进质量标准,通过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品牌建设、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商标和区域品牌,提升产业质量效益。第二,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登工程。这一重点工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重点消费品,重大技术装备。第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升级工程。这一重点工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严格质量追溯,实施样板示范。第四,服务品质提升工程。这一重点工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开展优质服务标准建设行动,
4、推行服务质量监测评价,实施服务品质升级计划。第五,中国品牌建设工程。这一重点工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实施中国精品培育行动,提升品牌建设软实力,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第六,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增效工程。这一重点工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打造质量技术机构能力升级版,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创建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第七,质量安全监管筑堤工程。这一重点工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加强产品伤害监测,完善重点产品事故报告与调查制度,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通过以上七项质量建设工程,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为我国建设质量强国明确了主要方向。(三
5、)实施进展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取得了五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质强国量”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国家战略和政府政策的引领支持作用初步显现;三是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四是各地积极推进质量强省、质量强市建设初见成效;五是部分工业品质量明显提升,向高端迈进。二、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存在的问题与障碍(一)问题与障碍第一,要素供给质量不高。一是劳动供给质量低。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传统劳动力供应还难以适应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高等及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专业门类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较低,供给与需求出现错配。二是装备、技术供给质量低。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程度还难以与智能制造发展态势
6、形成匹配,急需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全球产业链的关键制高点掌控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数字经济虽然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但是底层技术和基础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品牌供给质量低。多数企业品牌形象不够突出,缺乏高品质和个性化的产品,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数量不够多,在规模、效益、质量等方面距离世界一流企业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第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待完善。目前,我国质量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质量标准体系结构不够合理。一是质量基础设施硬件和技术能力不足,成为部分民营企业质量提升的瓶颈,导致质量效益不高,长期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甚至还存在质量隐患。二是我国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支
7、撑力不够,质量信息化发展程度较低,认证认可有效性不足,不少核心技术存在空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特别在国际标准制定与认证认可领域,难以掌握标准的话语权,仍然处于相对被动的状况。三是质量基础设施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难以适应质量发展需要。尤其在以政府主导型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下,各级政府与行业、企业质量技术体系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第三,质量治理体系建设滞后。一是质量立法滞后于经济发展,尤其对新兴数字、平台经济和传统经济缺乏统一协调性。执法手段单一化、简单化,惩罚性制度震慑力度不足,难以对弱势消费者群体进行倾斜性保护。二是质量文化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质量意识不
8、够深入人心,缺乏从理念、目标、制度到具体领域工作细节的全方位宣传和引导。三是质量管理的数据化面临挑战,包括数据完整性的挑战、数据质量的挑战、数据隐私的挑战。四是质量监管体系有待健全。当前市场监管以行政监管为主,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度不足,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不到位,事后监管模式盛行。此外,监管部门间信息壁垒、职责边界不清等问题仍然存在,造成监管资源分散,甚至出现监管缺位、相互推诿等现象。第四,结构障碍与成本压力并存。一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具有典型的后发性和压缩式特征,导致我国经济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在这一现实国情和发展路径下,粗放式发展理念叠加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口结构及文化传统,我国工业品和服务业市场的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建设 质量 强国 举措 进展 问题 建议 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