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碱激发水泥RPC配合比设计.docx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碱激发水泥RPC配合比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碱激发水泥RPC配合比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碱激发水泥RPC配合比设计1.1RPC配合比设计1.1.1RPC配合比设计原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置机理与高性能混凝土并不完全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为了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均质,它不含有粗集料;第二,为了达到高密度,所采用粉末的粒径分布要最优化;第三,为排除多余的空隙,在成型过程中或成型后施加压力;第四,为改善微空隙结构,在成型后进行热养护;第五,为了提高水泥基材料的韧性,引入钢纤维;第六,保证搅拌与成型工艺与实际浇注工程一致。材料的组成和选择是RPC的关键所在,材料的成型和养护是提高性能的要求。上述中前三个基本原则,使得配制出的基材具有高强的性能,但与普通砂浆,混凝土相比,
2、其韧性并没有得到提高。微钢纤维的掺入,大大提高了其抗拉强度,同时可以获得所要求的韧性。涉及原材料组成的措施(包括保证均质性和颗粒的密实度化)是RPC概念的基础,在所有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加压成型方法和热养护的利用对于RPC提高性能是可供选择的。传统的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其中集料在水泥基体中形成骨架。当混凝土试件受到外加荷载或压力时,在水泥基体与集料界面处,由于应力集中,形成微裂缝。这些微裂缝的尺寸和扩展与集料的粒径有直接关系。因此在RPC中,采用细砂代替粗集料,提高材料均质性,控制材料内部缺陷,使不同粒径材料达到最大密实,并严格控制用水量。为保证水泥与活性粉末最大限度的水化,在养护时采用热养
3、护,在成型过程中,为排除多余的空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压成型。1. 1.2RPC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概况1.1. 2.1国外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1995年,法国的PierreRiChard等人在研究了原材料、成型工艺、养护制度对RPC性能的影响后,指出:1)减少粗骨料的含量、优化混合物的颗粒级配,可以获得匀质、致密并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RPC;2)在RPC凝结硬化过程中,施加压力可排出自由水,提高RPC的密实性;3)掺入22.5%(体积比)微细钢纤维(直径为0.15mm,长度为13mm)可以提高RPC的延性。1996年,J.DUga/等人进行了RPC200和RPC800的力学性能试验,基于
4、对RPC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弹性模量、泊松比、极限应变、弯折强度、平均断裂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同时考察了钢纤维掺量对RPC延性的影响。1996年,He1eneZanni等人通过Si核磁共振研究发现:在RPC中,参与水化反应的硅灰的量与RPC养护的温度和时间有关。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参加反应的硅灰越多。1996年,在N.R。UX等关于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中,对比30MPa的普通混凝土和80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显示出优越的耐久性,可以预见应用RPC材料的结构的使用寿命会比采用普通混凝土有显著的增长。1997年,OIiVierBOnneaU等人通过实验研究了基于对RPC的抗压强度、弹
5、性模量、抗冻融循环的能力、抗除冰盐腐蚀、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等耐久性能得出最优的配合比。1999年,J.A.0.BarTOS等通过对钢纤维掺量为060kgm3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得到一个抗压应力应变建议公式,通过对金属网增强混凝土板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板进行抗弯试验,发现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板的承载力增加,且裂缝宽度也减小。活性粉末混凝土中钢纤维含量较少,钢纤维起增韧作用,与普通混凝土相比,RPC的抗拉强度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提高钢纤维的掺量成为提高RPC的抗拉强度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RPC的工作性能有所下降,强度的增长也下降,有的学者就提出了将不同尺寸的钢纤维级配掺入基体
6、混凝土中,使各种纤维在裂缝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纤维间的协同效应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2002年,AnYan等在钢纤维掺量对S1FCON(S1Urry-infi1tratedfiberreinforcedconcrete,钢纤维掺量达4%20%左右)表面裂纹的影响研究中发现:SIFCON韧性和强度可达基体的数倍,且相较于普通混凝土的单一裂缝,SIFCON的裂缝发展为多而密的状态,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裂缝规律性显得越弱,不规则破碎范围也随之增大。2003年,QBayard等在研究中发现,活性粉末混凝土中钢纤维的分布方向对RPC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改善RPC的制备工艺可以调节钢纤维在基体中的
7、分布,从而改善RPC的力学性能。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活性粉末混凝土也有了新的发展,相继出现了掺不同种类纤维、大掺量纤维、混杂纤维、级配纤维、网状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但这些种类的混凝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剔除了粗骨料,混凝土密实度高。2004年,Yin-WenCharI等在研究硅灰对RPC基体与钢纤维界面粘结影响时发现:硅灰掺量对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经试验发现硅灰掺量在2030%时,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界面粘结效果较好。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钢纤维,形成一种新的水泥基复合材料。RPC中的钢纤维在基体中呈三维无序排列状态,遍及混凝土的各个部分,使其呈现较好的均匀性
8、。因此,RPC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韧性大为增强,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弯拉和抗冲击强度等各项力学指标。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主要作用在于限制外力作用下基体中裂缝的扩展。在受荷(拉、弯)初期,水泥基体与钢纤维共同承受外力,而前者是外力的主要承受者;当基体发生开裂后,横跨裂缝的钢纤维成为外力的主要承受者。若钢纤维体积掺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整个复合材料可继续承受较高的荷载,并产生较大的变形,直到钢纤维被拉断或钢纤维从基体中被拔出,直至复合材料破坏。因此,钢纤维在混凝土的分布、掺量、种类就对RPC的性能会有很大的影响。2004年,C.S.Poon皿研究了在高温(600800C)下不同种类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人工 神经网络 激发 水泥 RPC 配合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