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则复习资料.docx
《刑法总则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总则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刑罚总则复习资料Madeby莫芒刑法基本原则(1、贯穿全部的刑法规范,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2、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最普遍,最重要一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a、排斥习惯法原则b、排斥绝对不定期刑c、禁止有罪类推d、禁止重法溯及既往*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一一刑法规范明确性*正确进行司法解释一一刑罚合理性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定罪上一律平等;量刑上一律平等;行刑上一律平等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危害程度,刑事责任(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的大小)A、立法体现: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设置了轻重不
2、同的法定刑幅度B、司法适用: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纠正重刑主意的错误思想;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一决定于侵犯的客体;行为手段、后果及时间地点;行为人的情况及主观因素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基础;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的刑法表现)应受
3、惩罚性一一犯罪是刑罚的使用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犯罪构成: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条件的有机统一。*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判断犯罪构成的唯一标准。1、为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提供根据2、为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提供标准3、为无罪的人不受非法追究提供法律保护特征:法定性、主客观要件的统一体、犯罪构成本身应体现社会危害性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a、物质关系(经济基础)b、思想基础(上层建筑)1、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2、有助于准确定罪3、有助于正确量刑一般客体:一切犯罪共同侵
4、犯的客体一我国刑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最(Wj层次)同类客体: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直接客体:某一种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社会关系,决定犯罪性质的最重要因素)犯罪对象: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1、是具体人或具体物2、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3、是刑法规定的人或物VS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受损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未必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不定不是犯罪对象是具体物一一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犯罪对象是具体人一一具体社会
5、关系的主体或参加者犯罪的客观方面(行为、结果、因果关系)概念: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特征:法定性;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有所侵犯的事实特征;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核心因素意义:1、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2、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3、区分犯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的界限4、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的主观要件5、正确量刑一、危害行为(犯罪构成中的核心地位):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基本特征:1、客观上是人的身体动静2、主观上是基于行为人的意志或者意志支配下的身体动静3、法律上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身体动静(主体性、有
6、意性、有体性、刑事违法性、危害性)作为: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利用自己的身体、物质性工具、自然力、动物、他人实施)不作为: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区分真正不作为犯和不真正不作为犯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合同契约);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二、危害结果(狭义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要件的结果,通常也就是直接对客体所造成的损失。)举动犯:行为人实施了行为即可被认定为犯罪既遂,不存在未遂,无须查明因果关系。特征:客观性、因果性、侵害性、多样性并非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只是结果犯的构成要
7、件三、因果关系: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1、客观性一一从实际出发2、相对性a、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危害社会的行为b、因果关系中的结果:已经造成的有形、可被具体测量的确定的危害结果3、时间序列性4、条件性和具体性5、复杂性6、区分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不作为犯罪:拟制的因果关系四、时间、地点、方法a、定罪:(某些)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志b、量刑:影响到犯罪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程度犯罪主体概念: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一般主体)和单位(特殊主体)。共同要件: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定罪意义:行为具备犯罪主观要件的前提,也是对犯罪人适用刑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 总则 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