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史采集(一)-3.发热.docx
《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史采集(一)-3.发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史采集(一)-3.发热.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床助理医师-实践技能-病史采集(一)-3.发热问答题1.简要病史:男性,30岁。发热、腹泻、下腹痛3天门诊入院。要求:你作为住院医师,请围绕以上简要病史,写出应该(江南博哥)询问的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现病史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发病诱因:有无不洁饮食,近期有无旅游。发热:程度、热型,有无寒战。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量、气味,有无里急后重。腹痛的具体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放射,加重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口干。(2)诊疗经过是否曾到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粪细菌培养、肛门指检。治疗情况:是否用过抗菌药
2、物,疗效如何。(3)一般情况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小便及体重变化情况。2.其他相关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类似发作史,有无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有无疫区疫水接触史。3.问诊技巧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能围绕病情询问。问答题2.发热的伴随症状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钩端螺旋体病、急性溶血或输血反应。(2)结膜充血: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3)单纯疱疹: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等。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
3、、淋巴结结核、局灶性化脓性感染、丝虫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等。(5)肝脾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等。(6)出血:可见于某些重症感染、某些急性传染病及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等。(7)关节肿痛:常见于败血症、猩红热、布氏杆菌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8)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9)昏迷:先发热后昏迷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斑疹伤寒、中毒性痢疾、中暑、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中毒。问答题3.简要病史:男性,17岁。发热3天,咽痛1天门诊
4、就诊。要求:你作为住院医师,请围绕以上简要病史,写出应该询问的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现病史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发病诱因:有无受凉、劳累。发热:程度和热型,有无畏寒或寒战。咽痛:性质、程度,加重或缓解因素(与吞咽的关系)。伴随症状:有无鼻塞、流涕、喷嚏,有无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有无心悸、头痛。(2)诊疗经过是否曾到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血常规。治疗情况:是否用过抗菌药物治疗,疗效如何。(3)一般情况近期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体重变化情况。2.其他相关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鼻炎、鼻窦炎及慢性肺部疾病病史。有无传染病患者接触史。有
5、无烟酒嗜好。3.问诊技巧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能围绕病情询问。问答题4.简要病史:男孩,9岁2个月。发热2天,皮疹1天门诊就诊。要求:你作为住院医师,请围绕以上简要病史,写出应该询问的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现病史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发病诱因:有无受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程度,体温变化情况,有无畏寒或寒战。皮疹:部位、形状、颜色、发疹顺序,有无瘙痒,与体温的关系。伴随症状:有无咳嗽、流涕、咽痛,有无头痛、呕吐、腹泻。(2)诊疗经过是否曾到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血常规。治疗情况:是否用过抗菌药物或退热药物治疗,疗效如何。(3)一般情况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
6、眠及小便情况。2.其他相关病史生长发育情况。有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既往有无类似情况。有无传染病患者接触史。3.问诊技巧条理性强,能抓住重点;能围绕病情询问。问答题5.发热的表现及特点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体温上升期:此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机理:皮肤苍白是因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神经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所致,甚或伴有皮肤温度下降。由于皮肤散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引起畏寒。中枢发出的冲动再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终板,引起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发生寒战及竖毛肌收缩,使产热增加,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上
7、升。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到3940。C或以上,常伴寒战。小儿易伴惊厥。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反应或某些药物反应。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畏寒。见于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2)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如疟疾可持续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续数天,伤寒则可为数周。此期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发出寒战冲动,故寒战消失;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使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上
8、保持相对平衡。(3)体温下降期:由于病因的消除,致热原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到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体温下降有两种方式:骤降:体温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伴大汗淋漓。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渐降: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问答题6.发热的病史采集要点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病因诱因:有无创伤、受凉。2.主要症状特点:热度、病程、性质(持续性还是间断性),发热规律(稽留热还是弛张热),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3.伴随症状:有无寒战、结膜充血、淋巴肿大、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助理 医师 实践 技能 病史 采集 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