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年).docx(4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全球金融科技总体发展态势1(一)全球金融科技产业增速放缓,发展格局呈多样化态势1(二)市场主体更加关注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并强化风险平衡意识.4(三)全球金融科技协作需求日益提升,跨境规则及平台建设加速7(四)金融科技价值持续释放,发挥社会经济发展“粘合剂”作用9二、中国金融科技总体发展态势11(一)经济复苏与监管改革双期叠加,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要求.11(二)产业格局进入相对稳定期,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14(三)发展导向强调“科产金良性循环”,助力金融业供给侧改革18三、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发展呈现新特征21(一)算力成为金融数智化新引擎,数字原生应用巩固转型基础21(二)大
2、模型助推数据智能技术升级,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23(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深入推进,持续助力金融服务现代化转型26(四)金融安全防护体系化布局持续增强,服务模式向多维度发展27(五)前沿技术与应用持续探索,进一步拓展金融科技体系内涵29四、金融科技重点应用场景催生新导向31(一)数字原生理念影响深刻,金融业运营服务智能水平不断提升31(二)新技术在业务核心环节深入应用,支付与风控能力持续升级34(三)数字化有力驱动产品创新,资本市场与保险业科技应用加速37(四)数字基因贯穿业务生态全流程,个人金融向数智化全面转型39(五)金融科技深度赋能产业金融服务,产业数字金融创新成热点.41五、金融科技生态
3、发展展望44(一)金融科技应用进入深水区,投入成效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44(二)金融业数字化向纵深发展,业务驱动与需求驱动更为凸显45(三)数字原生理念加速落地,数字金融示范应用效应愈加明显46(四)金融科技助力政策精准实施,充分释放金融业经济社会价值47(五)统筹创新和稳定的关系,全方位审慎监管进入新阶段48(六)金融科技“走出去”趋势明显,支撑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48图目录图1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总体规模(亿美元)2图2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交易数2图3全球金融科技公司IPo数量3图4近三年国有六大行科技投入增速对比16图5历年银行客服中心从业人数及增长率32图6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1PS)处理
4、金额(万亿元)35图7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万亿元)44表目录表12023年以来相关经济发展政策文件12表2银行机构大模型布局24一、全球金融科技总体发展态势受经贸摩擦、通缩预期、地缘冲突等叠加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下行趋势明显,金融科技产业同样受到冲击,基本结束快速扩张阶段。同时,不同规模市场主体发展分化态势明显。数字化智能化前沿技术已成为全球金融业寻求新突破的重要驱动力,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部分技术由于应用不当或缺少监管,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金融行业风险,针对金融科技的国际协作要求日益提升。长期来看,金融科技对于弥补行业间数字鸿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方面具有赋能效果,未来有望继续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
5、粘合剂”持续发挥作用。(一)全球金融科技产业增速放缓,发展格局呈多样化态势1受全球经济和科技行业低迷影响,金融科技融资下降和盈利不足等问题突出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科技产业进展密切相关。受全球经济预期弱势、美联储加息缩表、科技行业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全球金融科技产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尤其在金融科技企业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一方面,全球金融科技投资规模持续下滑,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融资表现普遍较差。2023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总额为770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45%,2023年上半年金融科技投融资总额为229亿美元,同比下降57%,投融资交易数为1922笔,同比下降41
6、%,半年度投融资水平已降为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点。各阶段金融科技企业的融资规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23年上半年种子轮融资规模下降12%,创业初期融资规模下降14%,成长期和成熟期创业公司的融资规模分别下降43%和66%0来源:CBInsights图1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总体规模(亿美元)17881540154S14071406一.144513302O21Q12023Q22O21Q32O21Q42023Q12023Q22023Q32O22Q42023Q12023Q2来源:CBInsights图2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交易数,数据来源:标准普尔来源:CBInsights图3全球金融科技公司IP
7、o数量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在大量金融科技企业估值下滑、获得融资支持减少的背景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现金流等问题更为突出。整体来看,金融科技领域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缺少长期的可持续收入。波士顿咨询对85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调查发现,其中仅有45%的公司是盈利状态。尽管金融科技公司以科技创新为立足点,常自称拥有“最新的理念和产品”,但大多数商业模式并不足以支持持续增长,尤其是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由于缺少盈利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淘汰压力。2.不同区域发展速度分化明显,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从全球不同区域来看,金融科技发展速度出现明显分化。以北美和欧洲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先发区域
8、,投融资规模、活跃度等方面均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对比来看,以拉美、非洲等地区为代表的新兴金融科技市场发展潜力突出,尤其是拉美地区2023年二季度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较一季度相比增长150%,是同期全球唯一出现增长的区域,非洲地区的金融财务类应用活跃用户规模较2023年同期增长31%2。新兴金融科技市场有巨大发展潜力,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得益于持续增长的人口数量,金融科技的潜在用户规模巨大,这些区域均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及对于新技术接受度高的年轻群体,共同构成金融科技的用户基础。世界银行全球金融数据库显示,拉美拥有银行账户的人口比例已超过73%,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这
9、个差距达到了46%,给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二是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金融科技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以非洲为例,近年来非洲各国不断加大ICT基础设施投入,网络覆盖提升明显,预计到202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6.7亿,普及率达到51%3,在此基础上,移动支付、跨境电商支付等金融科技公司迅速扩张。同时由于非洲无遗留的基础设施更迭问题,能够跨越式进入新的数字基础设施生态,金融科技不必再经历与基础设施的迭代磨合,能够实现快速规模化应用。(二)市场主体更加关注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并强化风险平衡意识1 .海外大型平台突破传统模式边界,加速拓展金融业务近一年来,部分海外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为探索更多的新模
10、式,开始突破传统业务边界,涉足更多金融业务。一方面,大型平台公司加大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共同推动金融业务的拓展C最为典型的代表是苹果公司。2023年4月,苹果与高盛合作推出APPIeCard高收2数据来源:DataSparkIe3数据来源:rru益储蓄账户,采用美国银行的托管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多种利率选择和存款方案,借助苹果的影响力,该储蓄账户发布第一周开卡用户超过24万,截至2023年8月,存款总额已超过100亿美元。亚马逊也加强和金融机构合作,在全球多地推出银行卡服务,作为一项成功的创新模式为数字金融带来更多机遇。另一方面,新型社交媒体、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借助用户规模、技术能力等优势,加大
11、金融业务的拓展力度。2023年3月,Meta基于即时通信应用WhatSAPP已有的本地点对点支付系统,向巴西中小企业提供支付服务,同时覆盖了商家收款场景。截止到2023年8月,马斯克旗下社交平台X(推特)己获得了美国7个州的货币转账许可证。同时,X(推特)也积极寻求与金融数据服务商的合作,计划打造一个新的金融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金融相关内容,包括实时股票数据等信息。2 .金融机构积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拓展数智化场景打开新思路金融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日益增长,ChatGPT的出现强化了人工智能在内容和生产力两方面的有效连接,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快速发展,给金融场景应用带来了新的智
12、能化机遇:一是改进人机交互方式,例如基于专业金融知识库,灵活生成行研报告、客服响应等内容;二是抽取场景数据,以大规模的预训练为基础针对结构化/非结构化的场景实现高精度抽取,形成不同业务场景的知识图谱;三是整合多数据源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的能力减少重复工作提高效率,支撑日益复杂的投资决策。就实践方面而言,各类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AIGC对业务变革性发展的潜在价值,积极探索金融业人工智能垂直应用领域的发展机遇。例如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机构彭博社在一篇公开文章中介绍了其专门的金融大语言模型BIoombergGPT,包含3630亿词例的金融数据集,将应用在市场情绪分析、命名实体识别和新闻分类等场景。摩根士丹
13、利借助ChatGPT-4,为面向内部的聊天机器人提供支持,改变其财富管理人员查找相关信息的方式,帮助员工从海量的数据中获取所需的内容。在线支付公司K1ama将ChatGPT功能集成至自身的支付、购物等服务中,用户可以向K1ama询问购物建议或产品推荐,并借助搜索和比较工具获得产品链接,实现无缝便捷的一站式体验。从人才储备方面,也能看到金融业对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充分重视。例如2023年2月至4月,摩根大通在全球招聘了超过3000个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时间序列分析和强化学习等领域的A1岗位,并搭建大模型来赋能员工。3 .“去中心化”技术推动金融业务创新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原生的潜在风险“去中心化”
14、技术对于金融业务尤其是个人金融服务方面意味着广阔的创新机遇与空间。去中心化架构的发展促进了Web3O的兴起,在新的架构下,用户能够实现对于数据、内容、资产的自主掌握,个人能够与平台之间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关系,通过“去中心化技术改变许多原有的商业运作模式,创造更多新的机遇。面对Web3.0技术发展趋势,多个国家及地区抢先布局并深入探索,如香港成立Web3.0协会,并拨款投资,加速推动香港Web3.0生态圈的发展;迪拜拟向Web3.0业务的公司颁发商业许可执照,重点关注虚拟资产服务、公共网络服务等领域。不容忽视的是,“去中心化”金融独特的数字原生环境也带来了难以监管的潜在风险。尤其是数字加密货币作
15、为“去中心化”金融的典型应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异常波动,少数极端情形甚至引发市场恐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其原因一是数字加密货币自身的稳定性难以保障,尤其是面对市场操纵或者技术漏洞的人为风险难以控制。如算法稳定币1UNA-UST的双币机制,在机构做空下难以维持其锚定,最终导致恐慌性抛售和价格崩溃。二是对“去中心化”金融的安全合规监管明显缺位,如全球第二大加密交易所FTX破产后,清算中发现其内部管理失控以及资金滥用十分严重,财务信息“完全不具可信度”。(三)全球金融科技协作需求日益提升,跨境规则及平台建设加速1 .多国加速建立金融科技跨境协作规则,跨境数据流动成为重要方向金融业作为国际经济的“连接器”,在支撑全球经济交往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不断升级的跨境规则协同建设需求。在金融业数字化深度发展的背景下,金融部门数据跨境流动呈快速增长态势,探索建立全球金融业跨境数据治理协作规则,成为各国重点关注领域。尤其是金融业数据自由跨境流动和本地存储,成为最显著的协同关注方向。数据自由跨境流动方面,北美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项自贸协定提出,成员应允许金融机构出于“日常经营处理数据所需”的目的跨境转移信息,即原则上不应限制金融数据出墉。数据本地化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究表明,已有39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