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是出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第6课的一首七言律诗。坦率地讲,刚开始拿到这首诗时,第一感觉是并不好教。一者古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的难点。古诗词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传情达意,文辞简约却想象丰富、意蕴丰厚,而中学生因人生阅历和阅读积累的不足,对古诗词的学习望而生畏,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二者对作者和作品不熟。苏辙虽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平时我们对其了解不多(现行初高中教材似乎仅此一篇,远不及其父兄苏洵和苏轼),论及的文章鲜少;而且论者多为对其散文的评价(如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等),论及其诗者甚少。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三者是如何定教的问题。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接触古诗,在本单元的后面(第三单元)就是古诗词专题,编者精选了八首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这就涉及到对于古诗词教学、对于本单元的地位本诗该怎么教的问题。四者是教法上的困惑。按照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我们往往是先介绍作者和背景,然后解题、研读,最后进行艺术手法的鉴赏,但这样设计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有蜻蜓点水、波澜不兴之感;而且初读本诗,感觉似乎是一首很平淡的诗,诗意似乎也不太难以理解,要教出“味道”、教出“不一般”的效果确实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笔者为此思索良久,悟得“大道至简”之理。于是,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对本诗的教学进行了梳理
3、和设计。首先,确定“教什么”的问题。“教什么”要解决“达成的目标”(教学的主题)和“用什么达成“(教学的内容)的问题。要有三个意识:第一,文本意识。本文是古典诗歌,要体现“依诗而教”的特色。诗歌鉴赏要抓住意念、意象和意境及其关系。意象是诗人表意所借用的形象;意念是诗人心中的念头(志向、情感、情调);意象与意念有机融合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即是意境。“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揭示了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教学一首诗(无论是新诗、古诗),都不能离开对于意念、意象和意境三个层面的研究。本诗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选取了哪些意象?塑造出怎样的画面?这些是我们要抓住的方面。本诗又是一首格律诗,格律诗自有其格
4、律特点,“在语音序列上,格律诗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性,对中国诗歌的音声序列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字与字、语与句(包括声调与韵脚)之间的变化,设计出一套声律样式,具体规定了诗歌中每一个字的声韵调,使诗歌显现出抑扬铿锵、变化和谐的节奏之美。”(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年3月第2版,P240)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律诗表达方式不够熟悉,不能借助律诗的体式特征对诗歌进行进一步理解。因此,要诵读好本诗,就得懂一点格律诗的要求。格律诗的格律比较复杂,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诗词格律方面的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值得认真探究。所以,在这首诗的课堂教学中,拟就格律诗的平仄、押韵、
5、对仗这三个基本要素,在品读涵泳过程中渗透近体诗格律的知识,既是为高中古诗学习打下必要的底子,也是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格律的精微精妙,激发学生模仿创作的兴趣(文化的传承不应止于了解,还要有人能够去实践,没有实践传承就会弱化;格律诗不好写并不是不能写,鲁迅、毛泽东的格律诗毫不逊色于古人)。当然,近体诗格律问题,不是一节课能解决的,课前可整理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同时,语文新课标强调群文阅读,我们还可以从近体诗格律角度,把教材中的登高等格律诗放到一起,进行特殊的“群文阅读”,让学生对格律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到形式与内容并重。第二,群文意识。亦即大单元意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处理好群文与单篇选文的教学关系
6、。新版统编语文教材,是以群文进行语文大单元设计,每个单元设定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又以学习任务编选群文。因此,正确处理好单篇选文与群文的教学关系。一方面,“大单元设计”教学是“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核心任务,开掘文本资源,以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从阅读向写作迁移,培养学生言语建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按照王荣生教授对选文类型的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的分类,本文是古典诗词应该属定篇,定篇是经典,应该涵咏品味,从作者经历到生活背景,从炼字炼句到篇章结构,应全面领会,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把诗歌的涵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本诗所在单元主题为“劳动光荣”,指向“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
7、群,所以,我在最后的“悟读”环节设计了仿照格律诗的写法,以“致敬劳动”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三,学情意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说:“一般来说,经典作品明显高于学生的语文经验,包括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水平。”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生活经历和阅读审美水平有限,让学生品味本诗平淡自然却淳厚有味的风格,体会田园诗的趣味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味不同诗风的美学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此其一。其二,中国是一个农耕古国,“古典诗词是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产物,代表着古人的情与思”。而今身处工业文明的浪潮中,农村的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我们的学生大多在城市生活,远离农村,远离农村生活,远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外孙 入村收麦 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