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创刊120周年贺信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
《《大公报》创刊120周年贺信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公报》创刊120周年贺信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公报创刊120周年贺信学习心得体会在大公报创刊1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习近平希望大公报不忘初心,弘扬爱国传统,锐意创新发展,不断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更为精彩的时代篇章。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大公报一纸风行百廿年,天下为公著新篇。不忘“一张纸”的初心,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一纸风行,生生不息。是什么样的力量源泉可以使一张报纸风行于世120年之久?解锁密码,还需追根溯源、寻找初心。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创刊于天津,创始人系英敛之。
2、他以“文人论政”为特色,开启了大公报最初的黄金时代,也成为了 “大公精神”的发物奠基者。120年来,大公报虽一纸风行、历史辉煌,但也曾历尽坎坷。无论时代怎样更迭变换,始终不变的是它刚出发时那“一张纸”上承载的澄净初心,始终不变的是它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始终不变的是它作为全球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章,传承爱国基因、坚守爱国阵地、洋溢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传统。不忘“金话筒”的定位,突出“文人论政,文章报国”的办报特色。自创刊之日起,大公报便以“文人论政,文章报国”为自身办报特色。其创刊120周年纪念Logo上的数字呈金色,寓意“金话筒”的定位和金字招牌熠熠生辉。从某种意义上讲,
3、大公报这份120岁的老报,就是一支“金话筒”。它与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渊源,从1905年开始报道孙中山,直至1925年孙中山去世。1912年,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报纸对其进行了多篇连续报道。其对孙中山历史功绩记录之翔实,乃为当今弥足珍贵的史料。1997年香港回归后,这支“金话筒”又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传递中央声音,凝聚香港社会各界共识,为香港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贡献正能量。不忘“新时代”的使命,肩负“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办报重任。数一流报刊,还看新时代。大公报立足香港,在经历、见证、记录了香港近些年由舌L到治、由治及兴的坎坷艰辛之后,激荡新时代、肩负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公报 创刊 120 周年 贺信 学习心得 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