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渡北归:南渡》感悟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南渡北归:南渡》感悟心得.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读南渡北归:南渡感悟心得南渡北归系列,共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卷。作品中描述了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所涉及的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梅贻琦、钱钟书等。岳南的这部南渡,较全面描述了关于20世纪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可以说,这次“南渡”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悲壮的知识分子大撤退。读完这群知识分子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在民族处于危难之时对于个性的坚守、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心。大时代中的校园命运1 .校运和国运紧相连在那样的大时代,注定了一切都不
2、会平静。在那样的环境中,校园也不可能拥有抵御一切外在艰险的金钟罩。读到南开大学被毁的那段,感触颇深。日军凌空在校园内外投放了炸弹,被炸的南开,校园内弹片横飞,黑烟滚滚,烈焰升腾。当时的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事发之时已转往南京,听到南开被炸的消息当场昏厥。脑中不禁想到这位老人悲痛不绝的画面,那是他倾注了太多心血而建起的大学,就这样毁于一旦。但是,读到张伯苓校长强忍着悲痛,对当时中央日报记者发表的那段充满不屈精神的讲话,心中对这位老人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厚了。张老说道:“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奋勉二想到现在自己也任职于校园之中,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安定和谐的时代是
3、多么幸福。但读到张老的这段话,深感惭愧,总以为学校只是一个求学之地,与外界没有太大的关系。南开被毁这段故事让我明白,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肩负着民族使命,要让学生铭记自己的民族使命。校园应该是求学、求知的书香净土。但是,校园内的所有人的命运又是和时代,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连的。在国家和民族遭遇危难的时候,校园内的师生不应该偏安一隅,而应该保持自身的民族气节,铭记自身的民族使命。2 .校园建设离不开精神文化建设南开被轰炸后遗存于废墟之中的南开水塔,是南开不屈精神之象征,它屹立不倒就是在告知敌人中华民族之精神不倒。一所学校的建设,在外形看来,只是营建校舍。而一个学校要真正运转起来,更
4、离不开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南开的校舍被炸毁,但南开人还在,南开人之精神还在,这便是校园精神文化之所在。一所学校如果能够让学生在求学的那几年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面临危难仍然临危不惧、不忘自身使命,这便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大师与教育1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梁启超常常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信,他在信中跟孩子谈人生规划,谈他们的前途。梁启超让长子梁思成学建筑,次子梁思永学考古,并说他们二位以后还可以互相帮助。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不禁想到触龙说赵太后中的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对于孩子深沉的爱和对孩子未来的规划。所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校园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职业生
5、涯的规划,需要学校专业老师的指导,也离不开家庭导师对孩子未来职业和人生之路的引导。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个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授予知识,潜移默化中也会影响他们的人格。梁任公先生离世前那段故事读来让人不忍想象,当时的先生患了尿毒症,一直在治疗。本想通过手术能够有所好转,不料那位操刀的医生把“好肾”切了,只剩下功能不全的另一个肾,加上先生为编“辛弃疾年谱,抱病中仍笔耕不辍七日,不久身体就不堪重负,便滥然长逝。当时手术切掉一肾之后,一些人出来怪罪做手术的人医术不精湛,但先生说一切都在他自身,这体现了一个老者的大度与宽容。先生重病之时,仍心系文化事业,这更让我们看到了先生精神之高大,这是真正的学高之师,身正示范。岳南的那句“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让人读后不禁长叹,那些活跃于他笔下的大师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自然生命是远去了,但他们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和他们高贵的精神永远不会被时间之河所冲蚀。大师逝去不再,大师之精神永存!或许我们难以成为大师,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更优秀的教师。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