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并重多元化解读古代散文.docx
《“言”“文”并重多元化解读古代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文”并重多元化解读古代散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言” “文”并重,多元化解读古代散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讲授古典散文要基于“言” “文”并重的原则,既要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又要促使其体会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采用新颖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信息互动,抓住学生的兴趣探究字词深意,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感悟,在思考中提升审美能力等。这些方法都体现了 “言” “文”并重,有助于学生多元化地解读古代散文。关键词:“言”“文”并重;古代散文;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教授古代散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学会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举一反三。除了关注“言”的掌握,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师还要采用“言
2、”“文”并重的策略,让学生挖掘作品中蕴藏的传统文化精神,汲取民族智慧,使学生学会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要做到“言” “文”并重,教师便不能一味地讲读课文,而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活动策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理解“言”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提升阅读效果。一、搜集信息,实现信息互动信息互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古代散文时采用批注法,标注出不理解的句子,然后上网搜索寻找相关资料。学生自主查询字词,了解文章背景信息、作者简介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有趣的话题展开微信互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师说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词活用的学习难点,如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
3、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师”原本是名词,但是在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从师学习”。此时教师又引导学生从“言”的理解过渡到对“文”的探究:作者为何如此强调从师学习和年龄之间没有关系呢?这和当时的时代特点有什么关系吗? ”教师让学生上网搜索,可以查询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可以了解作者为何创作这篇作品。学生在上网搜索后发现此文是作者写给学生李蟠的。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应该提倡从师而学的风气,所以就创作了师说这篇文章,提倡不分年龄、地位,只要愿意从师,都可以学习。在搜索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进而掌握“言”方面的知识,
4、同时也能了解时代背景等和历史文化有关的信息,进而提升“文”方面的感悟。因此,这种教学活动体现了“言” “文”并重的教学思想,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二、抓住趣点,打开期待视野在接受美学中有期待视野的概念,如果学生在学习古代散文的时候,头脑中是“白板”状态,那么必然感到迷茫,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期待视野,让他们回忆起以往学过的知识,并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抓住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奋点,学生才能产生期待视野,更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究。在学习阿房宫赋一文时,为了打开学生的期待视野,笔者首先展示了一段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美轮美奂的宫殿,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用怎样的文字才能描写
5、这如同仙境一般的场景呢? ”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作品中形容阿房宫的词句,让他们以“言”作为阅读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引导其深入探究,提升其对“文”的认识。“对于阿房宫,很多人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阿房宫被烧掉了,也有人认为阿房宫根本就不存在。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详细描写阿房宫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展现宫殿的壮美吗? ”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文本,探究作者的创作目的。学生认识到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古讽今,提醒当权者不要步古人后尘,要吸取教训。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辅导学生的目的在于让他们“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老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并重 多元化 解读 古代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