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感悟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感悟心得.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读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感悟心得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当中,花时间读书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但是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书中的知识常常会和我们的实践相结合,深化我们对教育的认知。本书共二十六章,主要从家庭生活的各种缩影、生命的几个阶段状况和家庭运作系统、蓝图、工程,向我们展示了人的自身关系及与他人关系如何调适与发展,教会我们怎样用创造性的方式去理解彼此,关爱自身和他人,发展出和谐、自由、开放的健康家庭,并真实地为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得以发展出力量和完美人格的基础,以致可以改变我们的社会、国家和世界。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常常会听到“家校共育”这个关键词,而“原生家庭”作为近些年来的网络热词,激起了
2、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我们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与自尊的构筑所产生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我们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续,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深入。于是,出于与家长有效沟通以及尽可能为他们提供科学教育建议的需要,我们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第一部分图片书的第一部分,作者提出家庭问题来自四个方面的核心因素,包括自我价值感、沟通的方式、遵守的规则、与社会的联系。健康的家庭自我价值感很高;沟通直接、清楚、明确、真诚;规则富有弹性;又很人性化、恰当而且可变;与社会的联系是开放的、充满希望的。而有部分家庭,家庭成员习惯乱发脾气,自我价值感低。在沟通上间接、含糊、不真诚。规则严格、
3、非人性化而且不可谈判、永恒不变。这种家庭往往会以畏惧、谴责的方式与社会发生联系,就是当谈到外部世界的时候,看到外人的时候,这个家里的人是担心的、紧张的、防范的。这就是书中所说的问题家庭。萨提亚说:“一个家庭就好像一艘大船,在水面上航行,当我们感觉到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的时候,会让家庭置于危险之中。”第二部分图片第二部分,作者讲到自我价值感对行为的影响,低自尊是如何造成的,其症状和表现有哪些,谈到了孩子自我价值感的培养与建立。在书中作者常常会这样发问:你的罐子满吗?罐子就是自己的内心,“满”是心中有没有自尊。和父母关系紧张、备受打压的孩子往往自我价值比较低,会无意识地表现出攻击性,在敏感和对他人的
4、怀疑里倍感痛苦。或许在我们帮助孩子修复和父母关系时,也可以从孩子自己入手,去帮助他修补那个长久以来被忽视了的“罐子”,告诉他去拥抱那个蜷缩着的自己。在和学生的反复谈话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的价值是不确定的。自尊是一种自我评估的能力,是以尊严、爱和现实的方式面对自己的能力。当个孩子自我感觉价值低的时候,就总是觉得自己会被骗,会被人羞辱鄙视。自我价值过去在我心中比较神秘,觉得这得通过惊天动地的举动来完成改造,可是萨提亚却提醒了我,完全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放松练习的方式来建立对自我价值的感觉。比如在学生情绪低落时告诉孩子不自我毁谤,反过来看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去实施。比如在发现自己遇
5、到失败时不自责不懊恼,坚持好的作息和运动,精神饱满地开始新的一天。不再自怨自艾,而是积极行动起来。萨提亚在书中的观点确实对于我们现实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孩子的自我价值以及鼓励他们的方式。“我俩的相会是真诚的,而且能彼此润泽。”萨提亚女士用这句话来解读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身体、情感、心灵上的使命力量,个体潜能不是我们是否拥有它,而在于如何去挖掘它并实现之。身心健全的人的生活目标,不在于超越别人,而在于我们自己心中。我希望学生的那些破损的“罐子”能被逐渐修补得坚固,也希望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平和、自在与幸福,同时能用真诚感染身边的人,彼此润泽,彼此温暖。“我俩的相会是真诚的,而且能彼此润泽。”萨提亚女士用这句话来解读人与人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身体、情感、心灵上的使命力量,个体潜能不是我们是否拥有它,而在于如何去挖掘它并实现之。身心健全的人的生活目标,不在于超越别人,而在于我们自己心中。我希望学生的那些破损的“罐子”能被逐渐修补得坚固,也希望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平和、自在与幸福,同时能用真诚感染身边的人,彼此润泽,彼此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