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岗证”融合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计.docx
《“课岗证”融合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岗证”融合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岗证”融合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计摘要:“课岗证”融合是学前教育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在厘清“课岗证”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当前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内容开发、实践模式创新、等级证书指导等四个维度提出改革思路,以期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关键词:“课岗证”融合;学前教育;教学改革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提出了建议,旨在进一步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大纲融入日常教学、学业考试和相关培训中,提高人才培养质
2、量。在此背景下,构建“课岗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学前教育专业“课岗证”融合的内涵(一)“课”:学前教育的学习载体“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二是指知识传递的媒介教材。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延展课、综合实践等模块组成,”课岗证”融合的教学改革任务就是厘清如何衔接课程体系与就业需求,如何使专业课程建设和证书考试的内容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教材在传递学前教育知识的同时,需要将关注点从“知识”转向“学习者”,形式上从“传统”转向“互联网+”,内容上从“孤立”转向“融合”,真正发挥教材的示范引领作用。(二
3、)“岗:未来工作的就业方向“岗”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学科内容综合性强、教育对象特殊等特点,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规定了合格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并要求开展幼师教育的院校将其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要依据。(三)“证”:入职岗位的准入门槛“证”代表学前教育人才未来入职教师岗位的“通行证”和准入门槛,如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2022年9月7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
4、稿)对教师职责、资质等提出了要求。此外,根据教师行业的要求,较好的普通话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是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及能力。二、学前教育专业“课岗证”融合的现状分析(一)课程孤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认为,课程应以一种整体的、相互贯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就好像人的手,虽有五指之分,但彼此相互联系,共存于一个手掌中。然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缺少整合联动,各科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学生孤立地学习各门课程。同时,学前教育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由于存在教学目标设计不科学、教学时间分配不合
5、理等诸多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讲解书本知识,缺少模拟上课或者观摩幼儿园等教学活动。(二)岗脱节,职业定位不清晰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从事幼教工作的毕业生只占少数。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学岗对接方面,学校未能与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等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难以与幼教行业所需的人才岗位能力保持一致,出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岗位适应时间长、压力调节能力差等问题。专业认同方面,由于实践课程占比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接触真实的幼儿园教育和生活,对其缺乏认同感与理解力。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幼儿园教师必须样样精通,即会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岗证 融合 视角 学前教育 专业 教学改革 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