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建设是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docx
《“四新”建设是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新”建设是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四新”建设是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刘振天近年来,随着家“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振兴一流本科、建设一流本科被提到日程。“没有一流本科,就不会有一流学科”“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大学,才能真正称得上一流大学”的观念日益成为共识。不仅如此,从政府到高校再到社会,全方位地掀起了一场颇具声势的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运动,并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下文简称“四新”建设)为主要标志。2022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一系列举措,全面实施和推进“四新”建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若干头部高校,就“四新”建设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成立联盟,发布宣言,研制指南,展开“四新”建设
2、实际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四新”建设依然存在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四新”建设就是如何发展新学科,就是“互联网+学科”,或者干脆不要学科,特别是忽视“四新”建设的本科教育改革这一基本立场和根本出发点,偏离了 “四新”建设轨道。事实上,“四新”建设原本即以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为价值取向。众所周知,我国已设有14个学科门类,12个本科专业门类。学科门类与本科专业门类名称和口径区别不大。之所以要在已有大类学科和专业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四新”建设,并不是简单做减法或者合并,而是有着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概言之,“四新”建设就是适应经济社会科技新发展及对高等教育和专门人才培养新要求,对本科教育进行全面改
3、造与主动变革,从而实现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目的。打破专业壁垒的整全教育观“四新”建设最大的亮点、创新点和突破点,就是破除和超越固有的学科专业界限,强化学科、专业的整合与融合。即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整合各个学科专业资源,实现学科专业升级改造,培养一流本科人才。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推进学科整合融合,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基本规律以及人才成长发展基本规律的体现。人类在经历了蒸汽革命、电力革命、电子革命后,当前迎来了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全新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新时代,不仅会给传统科技和产业造成颠覆性影响,更会带来全新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对教育和人才培养也
4、是一场全新的挑战。过去业已形成的以传统学科和专业为中心的封闭、单一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全面更新教育观念,顶层设计新的本科教育。“四新”建设,就是着眼于新挑战的关键策略。当今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开始着手布局新的高等教育体系。美国斯坦福大学制订了 “2025计划”,提出了开环大学以及无边界大学概念,打破了传统大学教育的时空概念。未来大学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上的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进入的学习中心,平等、自由、开放、建构是其核心旨义。对此,必须树立整体教育观,不仅意味着大学组织上的变革,更根本之处在于培养造就完整的人、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幸福的人。“四新”建设即着眼于整全教
5、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本科,首先要回答和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培养新时代中国人,更要培养面向世界的自信中国人。立德树人中的德,是大德和全德,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包括中华传统美德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而立德树人的人,就是大德培育的结果,即怀有大德之人。整全教育观,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以整体和健全的人为基。为此,必须破除过窄的专业教育对人格和对世界割裂,通过“四新”建设,实现学科专业大类内部之间、学科专业类别之间、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协同融合。英国分析
6、教育哲学家彼得斯把这样融合的教育称作“好教育”。他认为做到好教育,不能固守单一的专业,不为学科专业所局限,在教育过程中,一要做到“大”,二要做到“高”。所谓大,就是在学科专业教育中,既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够恰当地理解和运用其他学科专业知识与资源,做到触类旁通;所谓“高”,就是能够超越具体专业知识进而达至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并且能够升华到更高的道德境界。经过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有资格称得上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修养。因此,“四新”建设,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就是不封闭、不保守、不局限,不仅使人认知和专业上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更要情感精神上健全发展。探索一流本科教育新模式新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7、确立整全的教育观,离不开培养体制机制和组织制度保证,否则,再先进的理念理想都将落空。中国大学的学科专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模式,与奥美家迥异。欧美国家大学,尤其是美国一流大学,并没有严格的学科划分和专业界限,本科行通识教育模式,目的是为学生打好宽厚的基础,培养适应面宽的通才。本科教育的组织模式较为灵活,普遍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重在打基础,学校课程相当广泛,研究型大学和大型公立高校课程往往超过一万门,国际的、地区的、历史的、人文的、艺术的、科学的、社会的、宗教的等等,学生按照自身意愿和导师建议自由选择,培养广博的视野。大学特别重视学生沟通表达、写作、全球意识与责任、分析推理、批判思维、创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 一场 全新 教育 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