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菜烹调术语.docx
《潮州菜烹调术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州菜烹调术语.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潮州菜烹调术语蟹目水:“蟹目水”和“虾目水”一样,都是指潮州菜烹制过程中,锅中或鼎中水烧开的程度,“蟹目水”和“虾目水不同的是,“蟹目水”烧开的程度比“虾目水”大,从锅底或鼎底缓缓浮起的小汽泡,像青蟹的圆眼睛一样。在潮州菜的烹制中,熬上汤一般就要求用蟹目水虾目水:指潮州菜烹制过程中,锅中或鼎中水烧开的程度,具体是指水微开,小小的汽泡从锅底或鼎底缓缓浮起,这些小小的汽泡就像虾的眼睛一般,此时水的温度比蟹目水要低些。在潮州菜中,一些白灼的菜肴,如因原料的特点或菜肴的要求而不能使用过高温度的水,就要用“虾目水”,如“白灼角螺,“白灼蛆”等。酱碟:酱碟是泛指在潮菜筵席中,盛有各式调味料以供客人进食时蘸
2、用的小碟。潮菜酱碟又分为味碟和汉碟两种。酱碟繁多是潮州菜的又一特色。酱碟的作用是把调味的主动权下放给客人,让客人根据自己口味的爱好,蘸适合的调味品进食;其次,酱碟的作用又是潮菜烹调过程中调味的补充,因为有些菜肴是不适合在烹调制作过程中调味的,只适合在将进食时才蘸上调味品,如潮菜中的“佛手鸡腿”,原料炸熟之后,如调上酸甜茄汁,必将要影响其酸脆度,所以只有将酸甜茄汁作为酱碟和“佛手鸡腿”一起上桌,让客人进食时自己蘸吃。味碟:是潮菜酱碟的一种,它是在潮菜筵席尚未上菜之前,在摆台时就已盛上调味品,摆放在客人面前的一种酱碟。味碟比较小巧,一般是直径仅有3厘米左右的小碟,味碟的调味料大多是老抽(有时也有红
3、辣椒酱、鱼露等),且量少,一般只是略盖过碟底就可以,每位客人一小碟。汉碟:是潮菜酱碟中又一类,它是根据菜肴调味的需要,把相应的调味品盛于碟中(或小碗),和菜肴一起上桌的酱碟。汉碟一般比味碟略大,大都用直径为5厘米左右的小碟。潮菜汉碟的调味料,根据菜肴的特点,配搭得十分合理。如“生炊龙虾”的汉碟是桔油,这是因为龙虾肉洁白高贵,用芬芳的桔油,使其味道更加鲜美;“生炊肉蟹”的汉碟是“姜米醋”,是因为青蟹性寒,故用性温的姜米中和其寒性,醋的作用是除去蟹肉的泥腥味。革汤:潮菜厨师也有把“革汤”称为“吊汤”、“革上汤”。所谓“革汤”也即是熬制上汤。潮菜厨师传统上极其重视上汤,因为潮州菜重视菜肴味道的鲜甜,
4、而一般菜肴原料味道总的来说是偏于清淡,故在烹制潮州菜时,潮菜厨师往往不用清水,而是使用上汤,来强化菜肴的鲜甜味。特别是在过去年代,味精尚未问世的时候,潮菜厨师更是把上汤看作烹好潮菜的关键。潮州菜革上汤十分讲究,其烹制过程是,大锅中放入清水,加入老鸡母、排骨、赤肉末(要捏成圆球,以免在革汤过程中肉末散开),罗汉果一粒(不能打破),然后用大火烧开,即时用手勺把锅上浮沫撇去,改用慢火,锅中汤水呈蟹目水状,熬2-3小时,用纱布过滤,即成优质上汤。潮菜优质上汤应该是呈浅绿色绿豆水般清澈。潮菜革汤要注意两个关键,一是清水要一次加足,中途一定不能再添冷水或热水;二是用大火烧开后,一定要改慢火细熬。潮菜上汤用
5、途广泛,诸如隔水炖的炖品,炒、蚊、煽等都要用到上汤。捞肃:捞肃是潮州菜烹制过程中原料熟加工中的一个重要工序,“捞肃”实际上即相当于广州菜烹制中的“飞水除杂”。在潮州菜中,“捞肃”作为一道工序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但实际上“捞”和“肃”是有各自不同的内容。“捞”即相当于“焯水”,即鼎中放水烧开,把原料放下略滚捞起,它的作用也是除去原料的杂味污秽,不同的是“肃是在鼎中加水后,放下姜、葱、酒,烧开后,再把原料放下略滚,它的去杂味污秽作用比“捞”更大。“捞肃”在潮州菜中主要是用在一些动物性干货涨发后,即将烹制菜肴之前,对原料去除杂味污秽。如鱼翅、海参在涨发后,要烹制菜肴之前,就要对其进行“捞肃”。勾糊: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潮州 烹调 术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