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docx
《最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一、概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1arcoagu1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DIC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凝血、抗凝、纤溶等多个系统,临床表现也多样化,容易与其他引起出凝血异常疾病相混淆,因此D1C的诊断仍然是一项需要丰富专业经验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二、临床表现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其主要基础疾病或诱因包括:严重感染、
2、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外伤等。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尚有DIC各期的临床特点,故临床表现复杂且差异很大。DIC早期高凝状态期,可能无临床症状或轻微症状,也可表现血栓栓塞、休克;消耗性低凝期以广泛多部位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出血更加广泛且严重,难以控制的内脏出血;脏器衰竭期可表现肝肾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DIC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下:1 .出血:自发性、多部位(皮肤、黏膜、伤口及穿刺部位)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 .休克或微循环衰竭:休克不能用原发病解释,顽固不易纠正,早期即出现肾、肺、脑等器官功能不全。3,微血管栓塞:累及浅层皮肤、消化道黏膜微血管,
3、根据受累器官差异可表现为:顽固性休克、呼吸衰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多器官功能衰竭。4.微血管病性溶血:较少发生,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偶见皮肤、巩膜黄染。三、实验室检查DIC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两方面:一是反映凝血因子消耗的证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X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X纤维蛋白原浓度及血小板计数二是反映纤溶系统活化的证据,包括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最新解读)、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1此外,国外近年来开展分子标志物用于DIC早期诊断,发现部分标志物,如TAT可有诊断意义,有望用于临床。四、诊断在D
4、IC诊断中,基础疾病和临床表现是两个很重要的部分,不可或缺,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指标来综合评估,任何单一的常规实验诊断指标用于诊断DIC的价值十分有限。国内早在1986年就首次提出了DIC的诊断标准,2012年修订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在全国各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推进了D1C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不能精确定量等缺陷。近年来欧美和日本专家相继制订出多指标的DIC积分诊断系统,包括: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标准(ISTH日本卫生福利部标准(JMHW)、日本急诊医学学会标准(JAAMI但是,这三个标准诊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仍存在广泛争议。上述三大积分系统目前在国内临床使用较为混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弥散 血管 凝血 DIC 诊断 中国 专家 共识 2023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