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文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文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文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文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韩文公自御史贬阳山,新旧二唐史,皆以为空论宫市事。按公赴江陵途中诗,云:“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有司恤经费,未免烦诛求。传闻闾里间,赤子弃渠沟。我时出衢路,饿者何其稠!适会除御史,诚当得言秋。拜疏移门,为忠宁自谋。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下言畿甸内,根本理宜优。积雪验丰熟,幸宽待蚕舜。天子恻然感,司空叹罩等。谓言即施设,乃反迁炎洲。”皇甫湿作公神道碑云:“关中旱饥,人死相枕藉。吏刻取恩,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请宽民徭而免田租,专政者恶之,遂贬。“然则不因论宫市明甚。碑又书三事云:“公为河南令,魏、郸、
2、幽、镇各为留邸,贮潜卒以橐罪亡,公将摘其禁,断民署吏,俟旦发,留守尹大恐,遽止之,是后郛邸果谋反。及从讨元济,请于裴度,须精兵千人,间道以入,必擒贼。未及行,李想自文城荏入,得元济。三军之士,为公修。复谓度日:今借声势,王承宗可以辞取,不烦兵矣。獴桓耋E握其色便耋执笔书支持必续艺1,承宗遂割德、棣二州以献。”李翱作公行状,所载略同。而唐书并逸其事,且以镇州之功,专归柏耆,岂非未尝见混文集乎?资治通鉴亦仅言耆以策干愈,愈为白度,为书遣之耳。(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韩文公佚事)材料二: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
3、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铸、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注】门:古代宫殿的侧门。蚕辑:蚕与麦的收成。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横线处。(3分)得柏耆A口授B其词C使耆D执笔E书之F持以G入H镇州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坐,与苏武传中“武年老,子前坐事死”的“坐”词义相同。B.绸缪,指
4、事前作好准备工作,与成语“未雨绸缪”中的“绸缪”含义相同。C.夜,指在晚上,名词作状语,与“天下云集响应”的“响”字用法不相同。D恨,指遗憾,与归去来兮辞中恨晨光之熹微”的“恨”词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见京师百姓惨状,行使御史职责,上疏奏请免除百姓的徭役与田租,让百姓存活下去。B.韩愈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裴度未采用建议,被李想抢去功劳。C.皇甫湿写的公神道碑中韩愈收服镇州的记载与李翱写的韩公行状记载大致相同,而新旧两部唐史中都未记载此事。D.苏轼认为韩愈忠君爱民,所擅长的是担负起上天赋予的使命,所不擅长的是抵挡住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韩文公 答案 解析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