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收获”理念下饲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docx
《“全收获”理念下饲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收获”理念下饲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全收获”理念下饲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张佳妮虞永平教授提出的“全收获”理念,重点在“全” 一字。全收获的“全”是指多方面,多层次,多主体。而在这样一种理念引领下开展的活动,能够让孩子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整体经验,也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饲养活动作为当下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既能满足幼儿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界生物的好奇,又能帮助幼儿了解有关动物生长的知识,还能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而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但饲养活动不仅仅表现在幼儿园的饲养角,它更应该是生活化的,自然化的。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发现饲养的踪迹,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结合幼儿的经验水平、年龄段发展目标共同开展生
2、活化的饲养活动。一、什么是自主性的全饲养活动(一)超越传统的饲养我们常常能在幼儿园看到一个栅栏围着的区域或者是班级的一隅养着小鸡、小羊、兔子。孩子们偶尔来到这里喂喂食,摸一摸小动物,这就是幼儿园的饲养活动。幼儿园的这些小动物不是孩子在照顾,而是保育员阿姨忙前忙后地换水、喂食,这样的饲养成了成人的饲养。而这样开展的饲养活动也失去了开展的意义,无法让幼儿体验到饲养活动的真正内涵。饲养不应该成为幼儿园的一项任务,而应该是幼儿的内在需要。成人要做的是把饲养的机会和体验留给幼儿,在适宜的情况下提供帮助。饲养的核心则是让幼儿经历体验,获得经验,整合知识。成人要开展服务于幼儿的饲养活动,让幼儿完全地参与到饲
3、养的全过程中。因此,从饲养最开始的“饲养什么? ”到饲养中的“怎样饲养? ”再到饲养后的“如何管理? ”,在每一个阶段都应当由幼儿自主参与,进行决定,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体验。在这一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尤应注意的一点是一一不过分追求饲养成果,要让幼儿做小动物的主人,并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进行尝试、探索。饲养的目的不是必须成功饲养某一种动物,而是让幼儿在探索与体验中获得饲养经验,体会到生命诞生的艰辛与可贵,建立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敬畏,甚至是整合出更多的线索性经验。因此,教师要接纳幼儿在饲养尝试中的错误甚至是失败,将饲养活动真正地还给幼儿。(二)多方面的饲养全饲养活动的第一个“全”,是对饲养的活动内容
4、进行丰富。传统的饲养局限于喂食与养护,而全饲养的活动则应将饲养推至开始,将一切从头再来。如乌龟、鸟、鹤鹑等由蛋而生的动物,则可以将饲养活动扩展至孵化,在孵化成功后,再对孵化成功的小动物进行饲养。在饲养的过程中,不仅有喂食活动、养护活动,更可以丰富至种植、筑巢、领养、产蛋,直至新一轮的再次孵化;甚至可让幼儿体验小动物自然的死亡,意外的夭折,由此生发“葬礼”这样特殊的活动。而这样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地前进的活动,才真正诠释了全饲养的意义。(三)多层次的饲养全饲养活动的第二个“全”,是对饲养活动的程度深入探究,要让饲养真正成为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活动,其核心是让幼儿参与到饲养的探索中来。这样的探索分为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获 理念 饲养 活动 实践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