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晁错传》与苏轼《晁错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汉书-晁错传》与苏轼《晁错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书-晁错传》与苏轼《晁错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汉书晁错传与苏轼晁错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晁错,颍川人也,为人峭直刻深。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后迁为御史大夫,错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上问袁盎日:“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日:“不足忧也,今破矣J上问日:“计安出?”对日:“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逋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J于
2、是上默然良久,盎日:“电计出此,唯上孰计之J后十余日,及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欧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车于。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日:“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日:“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日:“何哉?”邓公日:“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五恒始负至哽大教内世述里三H处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日:“公言善,吾亦僻之J(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材料二: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
3、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已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像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节选自苏轼晁错论,有删改)10 .材料一面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计
4、画始A行B卒受C大戮D内E杜忠臣之口F外为G诸侯H报仇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愚,在此处是袁盎自称的谦辞,“敢以烦执事”的“敢”也属于谦辞。B.东市,既可指城东市肆,也可以指刑场,文中所指的应该是后者。C.恨,悔恨、遗憾,与“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的“恨”意思不相同。D,使,假使,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的“使”字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主张削减诸侯的封地,收回他们的近旁诸郡,在商议此事时,窦婴因为见解不同,和晁错产生了隔阂。B.景帝询问袁盎时,袁盎认为,诸侯反叛是
5、因为晁错擅权,削减他们的封地,这违背了高祖皇帝的先例,只要恢复封地,就会平息叛乱。C.邓公认为晁错是忧虑诸侯强大起来而不能控制住他们,故此请求削夺他们的封地来尊崇朝廷,功及万代,不应该被杀。D.苏轼认为山东诸侯各国只是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共同起兵,可是景帝却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4分)译文:(2)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4分)译文:14. 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晁错之死的原因。(3分)【答案解析】15. (3分)BDE16. (3分)C17. (3分)B18. (8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书-晁错传 晁错论 汉书 晁错传 对比 阅读 答案 解析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