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青山不老 教案.docx
《20青山不老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青山不老 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共案设计课题青山不老课型新授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共I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2 .教材分析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3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阅读这篇文章时对于“青山不老”的表面含义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2、,但是对于“青山不老”的深层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老人与青山、精神永存与青山常绿之间的内涵关联。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3 .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4 .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评价任务1说一说老人创造了在什么情况下、怎样的奇迹。5 .自由朗读课文,读一读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6 .谈一谈对“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和老人精神的
3、理解。7 .说一说对老人将神的理解,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2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二、教学新课(一)检查预习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1 .出示词语: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谁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
4、,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1 .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2 .了解奇迹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2)理解“了不起”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
5、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十五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3 .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青山不老 教案 20 青山不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