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docx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共案设计课题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型新授教学准备1 .师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2 .南泥湾的歌曲。3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共I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标分析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常用汉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作品的情感,感悟人物的特点。2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情怀,有两个语文要素: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习写书信。延安,我把你追寻属略读课文,是一首新体诗。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神,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
2、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全诗不但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而且结构整齐,感情强烈,适于朗读。3 .学情分析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资料和文中的有关诗句和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满对延安的崇敬和赞美,使学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课堂氛围当中,在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同进,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延、昔、笋、茅”等9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本课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3 .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4 .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评价任务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 .自由读课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
3、的韵律美,品词析句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3 .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中延安地名的指代意义,理解延安精神的深层含义。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
4、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1 .教师范读。2 .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延、昔、笋、茅、炕、煌、旦、媚”的读音,并组词语。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an),避免读成(ting),“媚”读(mei)“笋”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全诗押的是C1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C1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3 .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 24 延安 追寻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