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打通课内外阅读的“任督二脉”.docx
《统编版教材打通课内外阅读的“任督二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教材打通课内外阅读的“任督二脉”.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统编版教材:打通课内外阅读的“任督二脉”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效地建立起了课内外阅读的链接。它通过“资料袋”、“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以及与课文相关联的古诗词等,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引向课外,也从课外走向课内。同时,想象阅读法、提问阅读法、批注阅读法、把握主要内容阅读法、复述阅读法等为学生打通课内外阅读的“任督二脉”提供了方法保障。统编版小语教材正在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基。关键词:课内外阅读链接点阅读法相对苏教版,统编版语文教材减少了精读,增加了略读,扩充了课外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深刻领会编者的良苦用心,合理地使用好统编教材,打通课内外阅读的“任督二脉”,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一、“入乎
2、其中,出乎其外”,找到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内外阅读的链接点。我认真研读了整套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现它在打通课内外阅读的编排方面很有体系,有规律可循。现我以四年级上册课文为例,谈谈编者独具匠心的链接课内外阅读的巧妙设计。1 .不同表达方式的对比类阅读。蟋蟀的住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属于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的文体特点是短小精悍、生动活动、文情并茂。本文大量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既逼真贴切地描绘出蟋蟀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又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为了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在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
3、,编者又放置了英国麦加文昆虫中的一个片断: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无疑,本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课文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一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比如,都是写蟋蟀的鸣叫,麦加文写的是:“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这样的说明性语言简洁干净,表达准确清楚,不带任何感情。法布尔是这样写的:“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他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学生可抓住“耙扫、收拾
4、、弹琴”等词语,边读边想象,感受到蟋蟀情趣盎然的形象和作者对蟋蟀的情感。这种不同表达方式的对比阅读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拟人的好处,还告诉学生:面对不同的阅读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揣摩并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 .举一反三、以点到面的系统类阅读。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本文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赞扬了盘古伟大的创新精神和彻底的牺牲精神。在文后有这样一个选做题: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学生收集、阅读、讲述的学习过程也是课内向课外衔接的过程,还是一个大主题下同类文章不断完善、更加丰富的过程。同样,教材还选入根
5、据古希腊神话改写的普罗米修斯一文,为盗取火种,普罗米修斯接受了天神宙斯最严厉的惩罚,赞扬了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这个故事就像一扇窗,让学生透过这扇窗看到了外国神话浩瀚神奇的天空。以上设计,把学生从单个的故事逐渐引入较为系统的阅读,到快乐读书吧的时候,更是鼓励学生阅读像中国神话故事和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等这样完整的书,从而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神话,感受神话。3 .拓展知识的补充类阅读。观潮一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然而,同学们在惊叹之余,心中不免会生发疑问: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出现由东向西“一字
6、潮”的天下奇观呢?编者们想学生所想,用资料袋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钱塘江特殊的地理位置,把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向纵深处拓展。又如,牛和鹅这篇课文,文章一开始就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读到这样的语句,相信大多数孩子都会发出如课文批注一样的疑问:“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基于这样的认识和体会,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会主动地去了解牛和鹅相关的知识。所以,当课后出现李汉荣的牛的写意节选的内容时,孩子们便饶有兴致地展开了阅读,从而对牛有了更完整更清晰的认识。4 .了解人物故事的背景类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篇记叙文,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在奉
7、天读书时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然而生活在当今和平富裕年代的孩子们是很难理解当时“中华不振”的社会状况的,因此课后习题二要求学生查阅与之有关的资料。课后,学生会追踪一百多前中国的情形,会了解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会阅读1860年八国联军的入侵,会唏嘘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会愤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从而真正了解“中华不振”的内涵,同时为周恩来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表示深深钦佩。5 .突破重难点的疑问类阅读。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现代诗歌。这篇略读课
8、文要求学生弄清追寻的延安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肯定是无从找到答案的。所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上问号,如“南泥湾开荒”是怎么一回事?“杨家岭讲话”是谁在杨家岭讲话?讲了什么话?这些话有什么意义或作用?“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到底指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出课本到课外去寻求资料,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精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求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之献身的精神。6 .深入了解文章或个人的兴趣类阅读。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教材 打通 内外 阅读 任督二脉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