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暴洪泥石流灾害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与控制要点.docx
《甘肃省暴洪泥石流灾害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与控制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暴洪泥石流灾害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与控制要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甘肃省暴洪泥石流灾害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与控制要点暴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由于供水系统毁损、食物安全难以保障、居住条件受到破坏、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人口流动性加大、人群抵抗力降低以及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各类传染病疫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暴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应重点关注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流行性出血热、炭疽、乙型脑炎(乙脑)、流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黑热病等传染病。灾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临时医疗点要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适时开展症状监测,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灾区的疾控
2、和医疗机构人员要及时赶赴疫情发生地,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原则和方法,迅速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暴发现场处置流程见图1-1传染病类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处置流程图。一主要调查步骤(一)开展现场工作沟通。调查组到达灾区现场后应当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工作沟通或召开现场工作会议,了解事件最新进展和相关背景信息,商定现场工作计划(含流行病学调查)和实施方案,制定和实施初步控制措施。(二)核实事件信息。通过访谈临床医生,访视病例,收集和分析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可疑样品或环境标本的检测数据;综合临床信息、检测信息、流行病学资料,对事件性质做出初步判断。(三)确定病例定义,制定调查方案。
3、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病例定义。在调查早期或搜索病例阶段可采用疑似病例定义或临床诊断病例定义,在病因确证阶段可采用确诊病例定义。调查方案应当根据现场特点设计。(四)搜索病例。按照确定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列出病例信息清单。搜索时通常还应当了解事发地周边有无类似病例。必要时可开展应急监测,收集新发病例相关信息。(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现并核实后的病例,应及时进行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还应当根据现场需要开展专题调查,如污染范围调查、暴露程度调查、宿主与媒介调查、基线调查、实施效果评价等。(六)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根据调查情况,尽早采集患者标本、可疑样品、环境标本等,并组织开展现场快速检测
4、或转运后方开展相关实验室检测。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标本应当严格遵循安全、及时、有效的原则,并符合有关实验室检测的管理要求。(七)描述性分析,提出病因假设。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选用恰当的统计图表,以形象、直观、明了的方式展示疾病三间分布特征。必要时,建立和提出病因假设。病因假设应具有合理性,可解释各种分布的特征,可被调查事实所验证,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情况。(八)开展应急监测。根据调查处置工作需要,及时提出应急监测计划,对新发病例或疑似病例、高危人群健康状态、传播媒介、污染载体、防控措施落实等开展监测,系统收集、汇总和分析监测数据,为事件发展趋势研判和防控效果评估等
5、提供依据。应急监测计划应明确监测范围、信息收集内容、启动和终止条件等。(九)采取防控措施。对病因比较明确的,应当及时向当地政府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在其职责范围内组织落实对现场采取控制或消除致病、中毒、污染因素的措施;对病因仍不明的,应当根据调查研究进展,依据边调查、边控制的原则,随时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十)深入调查研究和防控效果评估。针对可能的危险因素、暴露途径和暴露人群,可考虑应用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病因假设、暴露途径等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十一)撰写现场工作报告。在调查与处置过程中,应当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完成现场调查处置报告,现场调查处置报告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暴洪 泥石流 灾害 灾区 传染病 暴发 疫情 调查 控制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