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220千伏莲塘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220千伏莲塘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1).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序号境素环要措施分类环保设施、措施责任单位环境保护培训,提高保护意识。7声环境评施环措(1)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布置和施工工序,尽量避免高噪音施工机械和设备同时运作。(2)合理安排施工布置和施工工序,严格控制施工时间,避免在昼间休息和夜间时段施工,必须连续作业须公告附近居民。(3)施工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时禁止鸣笛且减速慢行,输电线路和临时施工占地尽量远离居民区布置。工位施单8大气环境评施环措(1)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在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保持道路清洁,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2)对临时堆土、土石方等采用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施工面集中,宜采
2、取洒水降尘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施工作业。(3)施工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减缓行驶速度,对土、石料、水泥等施工材料在运输时用防水布覆盖。(4)定期冲洗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5)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6)在大风干燥的天气对车辆进出较为频繁的泥结路面进行洒水降尘。(7)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施工单位9固体废物环评措施(1)变电站间隔扩建施工固体废物利用变电站内已建成固体废物收集设施,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分别堆放,并安排专人专车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2)线路施工土石方、建筑
3、垃圾、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收集,按规定定期清运处置,施工后及时做好迹地清理工作。(3)在塔基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堆土场堆放土方,施工结束回填塔基征地范围,并辅以必要的植被恢复措施和工程措施。(4)项目拆除的旧线材和塔基由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正规机构进行回收处理。(5)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随生活据点纳入当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工位施单10地表水环境环评措施(1)变电站扩建工程,施工废水通过修筑简易沉砂池对其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变电站原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处理后回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2)线路工程施工期间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弃土、弃渣,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钻浆等废
4、弃物。(3)线路工程施工生产废水,在施工工地外围设置临时排水沟,设置沉砂池对施工废水沉砂处理后回用;文明施工、防止漫排。(4)线路工程施工生活污水随生活据点纳入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施工单位三、运行阶段11电磁环境环评措施(1)项目线路工程在线下或塔基附近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2)在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规定的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加强运行期巡检工作,禁止新建民房及学校等人员常住的建筑物。建设单位12声环境环评措施对导线和金具等采取要求较高的加工工艺,防止由于导线缺陷处或毛刺处的空气电离产生的电晕,降低输电线路运行噪声。建设单位943运行阶段保护措施(1)加强线路维修期的生态管理,对线路运行操
5、作、维修人员,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制定巡线生态保护方案。(2)在保护区设置界碑,工程附近沿线公路设置宣传栏。(3)做好日常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建立生态环境现状数据档案及生态信息网络,并定期向当地相关主管部门汇报。1.1.4 风险防范措施(1)自然保护区两侧塔基施工区禁止吸烟,加强运输车辆及机械的管理,防止燃油、易燃易爆物泄露事故,杜绝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2)防治松材线虫病。自然保护区两侧塔基砍伐的松木不能直接丢弃在现场,需及时运出自然保护区范围,并运送至指定区域进行焚烧;聘请专业人员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电缆盘及其他松木制品进行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运送至施工现场,施工结束后立即送往指定区域进行焚
6、烧。1.1.5 生态监测措施(1)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对项目所涉及的自然保护区范围的生态环境状况作一次补充性的背景调查。(2)施工期间定期调查资源、环境变动情况,分析工程对保护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3)开展运营期生态环境监测,可考虑自线路完成后每年度固定时间开展监测工作。必要时聘请专业技术单位和人员,对保护区内线路附近的野生动植物进行定期、连续的监测,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进行科学的保护于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9.5 对森林公园环境保护措施结合项目已通过审批的穿越叶挺市级森林公园生态影响评价报告,本次评价提出项目工程除落实章节9.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外,还应针对沿线森林公园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9.5
7、.1 优化施工建设方案(1)根据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制定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和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优化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环境管理措施、防治责任范围等,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力度,保护好工程建设影响区的风景资源和旅游资源单体。(2)输电线路经过森林公园林区时,结合线路下方树木的自然生长高度采用高跨设计,放线过程中仅对局部林区线路段进行择伐,尽量减少树木砍伐量。在保证塔腿露出地表的前提下,基坑开挖时尽量不开挖或少开挖施工基面,直接下挖,以尽量保留原有区域地形和植被,施工期结束后基面进行植被恢复。(3)统筹规划施工布置,减少施工临时用地,尽可能使用现有道路,严禁牵张场和施工营地等临时施工
8、占地布设在森林公园范围内,降低施工对地表土地的影响。施工结束后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对临时用地恢复原有土地功能。(4)合理安排施工期,尽量避开野生动物的繁殖期,避免夜间作业,减少施工产生的噪声、光污染,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施工期应尽量避开雨季,最大限度地减少雨季水力侵蚀;如无法完全避开雨季,则采取临时挡护和覆盖的措施。(5)导地线架设时,采用动力伞展放导引绳,不砍伐施工通道,不影响沿线的植被生态,不排放污染物。9.5.2 林地保护措施(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工程设计,划定占地界线,严禁超范围用地。此外开设施工便道、选择施工场地,应尽量少占林地和不占林地。(2)严格按照林地管
9、理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续,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行为。(3)工程建设后,永久占地范围将全部变为建设用地,须在输变电沿线两侧允许范围,种植防护林带,增强景观效果;临时占用的林地,应尽快采取生物措施恢复为林地,恢复林地的生态功能。9.5.3 森林植被保护措施(1)严格控制在划定范围内进行施工,做好土方调配施工方案,尽量减轻对森林公园环境影响。施工尽量避开雨季,对植被的破坏要及时恢复。施工结束后对沿线占地及早开展生态恢复,尽早复垦、绿化。工程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地表清理,清除硬化混凝土并及时清运,对临时用地进行恢复。(2)塔基施工建设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暂时保存表层土用于今后的回填
10、,以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利于植被的恢复,临时表土堆场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3)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格控制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植被破坏。施工期注意森林火灾预防,施工生产区布设应尽量远离林区,并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禁止施工人员在林区附近生火、抽烟等。(4)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防外来入侵物种,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人为携带入侵植物的种子进入施工区域,对已侵入的物种应立即清理,以免对工程以外区域造成不良影响。施工结束后立即对原有植被展开修复作业,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和治理,适当补种乡土树种,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其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抵抗能力,从而降低生物入侵风
11、险。(5)应对工程影响区域内的保护植物进行就地保护,设置围栏和植物保护警示牌。不能避让需异地保护时,应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植株移栽,并确保移栽成活率。9.5.4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1)项目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无论在施工期还是后期的运营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地进行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监测,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生态保护及修复。(2)提高施工人员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捕猎野生动物,抓捕幼鸟、破坏鸟巢等。野生动物大多是晨、昏(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
12、食,正午是鸟类休息时间。工程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爆破施工。施工营地应依托现有村庄、居民点或工程用地而建,严禁设在工程用地以外的林地,特别是阔叶林等林分较好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内。施工人员应尽量避免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减缓对野生动物正常活动的影响。(3)在工程结束后应及时开展相关专项研究,进行生态补偿。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及时补偿及修复项目周边的栖息地,增加更多类型的栖息地,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降低项目对他们造成的负面作用。9.5.5 运营期人为活动控制措施(1)建议工作人员只能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维护检修,不能超过范围扩大巡查范围。(2
13、)加强人为活动的监督管理,指定专职护林人员进行巡山护林,坚决杜绝在项目区非法占用林地,盗伐、破坏森林植被等违法行为。(3)力口强野生动物保护,严禁以各种形式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非捕杀野生动活动,对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捕杀野生动物的非法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4)要加强森林火灾宣传,禁止在林区吸烟,严格防控进山人员在野外用火,发现山火应及时扑救。9.6 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因客观因素限制不可避免穿越了惠州市生态保护红线。本次评价提出项目工程除落实前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还应针对生态保护红线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9.6.1 避让措施(1)路线摆动时,应注意尽量减少穿越生
14、态保护红线内的长度。(2)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置牵张场、施工营地等。(3)塔基建设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山体自然状态,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9.6.2 减缓措施(1)在无法避免穿越生态保护红线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生态保护红线占地,施工范围不得超过规定的红线。减量减少和控制临时用地面积,减少林地的损失。(2)尽量采用机械开挖,并设置隔声屏障。加强塔基建设时弃渣管理,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弃渣。(3)严格遵守科学文明施工要求,减少跑冒滴漏,禁止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污水随意排放,最大限度保护野生动物生境。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施工期注意森林火灾预防,施工生产区布设应尽量远离林区。加强
15、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禁止施工人员在林区附近生火、抽烟等;注意防止生物入侵种的传播,以免对项目沿线生态多样性带来长远影响。(4)塔基建设区域根据地形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后应就近堆放于指定的临时堆场,严禁在生态保护红线内随意堆放。堆土应布设临时覆盖、拦挡及排水沉沙措施,减少雨水对表土资源的冲刷,有效的保护表土资源。在工程后期,表土回用于绿化覆土。(5)施工前开展沿线可能涉及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详细调查,若发现占地范围内存在保护物种资源,则应采取绕避、物种迁地保护等措施,对受影响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进行移植,异地保护。做好施工过程的环境监理工作,重点关注工程占地(包括永久、临时占地)、工程内容是否变化、表层土壤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6)运营期,在输电线路杆塔和导线上设置驱鸟装置,减少鸟类因撞击和意外触电而死亡的机率;临近塔基区域建议设置防护网、边沟等,减少对动物的影响;在临近塔基区域设置高效的防火林带和生物防护林带,利用防护林带发挥一定的阻挡作用;制定应急处置方案,降低事故(如线路火灾)给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带来的连带影响。9.6.3 生态补偿措施(1)建设单位应提前将征用林地方案上报本地林业主管部门,经林业主管部门许可后方可施工建设。此外,还应向林业主管部门明确并尽快落实相应的补偿措施,如直接经济补偿或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