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案(2021版):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案(2021版):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案(2021版):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L 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教学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教学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授课时间:6课时教学方法:(1)理论讲述。(2)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广泛运用视频影像、图像,主要是
2、运用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历程。(3)案例分析:案例与理论讲授结合,提高理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4)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提问、讨论、演讲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师生互动:通过教师理论讲授与 学生的互动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在互动中教师讲出深度、新意。(6)实践教学:辩论赛。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导入:我们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进行着具体的认识活动,但我们对有关认识的来源和要素,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规律等问题的了解并不一定很清楚。实际上,诸如人的认识是怎样来的?人的认识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3、?怎样证明我们思维的内容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等问题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且思想家们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反映论和先验论、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野。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对人的认识发展的历史、认识的要素、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着重介绍在上述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实践观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讲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
4、事要躬行。”一一陆游的冬夜书示自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一一荀子。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面对同一种认识,不同的哲学家会形成很不相同的看法,甚至相反的看法。譬如,不同的哲学家面对世界万物的共性和本质是物质这一认识,有的哲学家说这种认识是靠不住的,因为有限的人根本没有能力认识无限的世界,相反,有的哲学家则认为这种认识是靠得住的,有限的人是有能力认识无限的世界的。这样就产生了不可知论和可知论的对立;有的哲学家说这种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相反,有的哲学家则说这种
5、认识只能来源于人的头脑。这样就产生了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有的哲学家说人只能消极被动地反映外部世界,相反,有的人则说反映是能动的,其中有人的创造作用存在。这样就产生了消极反映论和能动反映论的区别。所谓可知论,就是主张世界,特别是整个世界及其本质是可以认识的,肯定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人的表象和概念能正确地反映世界的认识理论。所谓不可知论,就是主张世界的本质,特别是整个世界的本质不可能认识的理论。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和德国哲学家康德。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认识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因此,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看法。(-)唯物
6、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案例导入:马克思于1845年春提出了主体和客体范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性时说: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
7、行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有:行先知后说、知先行后说和知行合一说。这些学说本质上都属于朴素认识论的范畴,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所谓先验论,是指把人的认识形式、认识能力看作是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是人先天就有的或头脑中固有的东西的认识理论。柏拉图的回忆说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都属于先验论。所谓反映论,是指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人的头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理论。一般唯物主义者认为,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反应。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还认为认识形式也是建立在长期的历史实践基础上的。所有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也就是说,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案2021版: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 原理 教案 2021 第二 实践 认识 及其 发展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