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2023前言1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25总体架构26技术要求47系统接口88安全要求89性能指标910系统备用9第1部分:导则和般要求;一第2部分:模型数据规范;一第3部分:基础平台;第4部分:功能应用:一一第5部分:接口与数据交换;一第6部分:检测规范。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以下简称:集控系统)架构和总体原则,规定了系统技术要求、系统接口、安全要求、性能指标、系统备用、系统检测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设计、开发、建设、运维和维护,可供其他发电厂、新能源电站、储能电站等集中监控系统建设
2、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GB/T2844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D1/T476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D1/T860变电站二次系统通信报文规范D1/T890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D1/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规约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国家发改委2014年第1
3、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能安全201536号文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集中监控系统centraIizedmonitorandcontro1system面向变电站的集中监控技术支持系统,实现所辖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辅助设备的集中监控,对设备的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监控助手、业务管理和远程智能巡视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基础平台fundationpIatform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的基础软件平台,为各类应用的开发、运行、通信和资源管理提供通用的技术支撑,为整个系统的集成和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功能应用function
4、app1ication由一个或者多个服务组成的业务关联体,用于完成某一个或某方面业务工作。3.4事件化告警eventsforinformationmonitoring依据事件规则经过推理分析,将离散告警信号合并成告警事件。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IM/E:电网通用模型描述规范(GrideOmmOnMOde1DeSeriPtiOnSPeCifiCatiOn)CIM/G: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GridCommonMode1DescriptionGraphics)5总体架构5.1 总体要求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总体架构见图1,应满足GB/T31464、GBZT36572的要求。*iMtt2Mi
5、1量It蜘I图1集控系统架构示意图总体要求如下:a)基础平台:为各类集中监控应用的开发、运行和管理提供通用的技术支撑,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模型管理、数据管理、图形管理,为集控系统的集成和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应遵循D1ZT890标准;b)功能应用:分布在安全I、IV区,其中安全I区主要实现主设备监视与控制、辅助设备重要信息监视等应用功能,区主要实现辅助监视与控制等应用功能,IV区主要实现监控业务管理、远程智能巡视类等应用功能;C)信息交互:纵向与变电站安全I、IV区进行交互,接入主辅设备及视频、巡检机器人等信息,并下发控制指令;横向与企业级业务中台交互设备资源、量测告警、监控作业等数据;d)模
6、型数据:应建立变电站主辅设备模型及监控数据;c)安全防护:遵循GB/T36572中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要求,以及国家发改委2014第U号令中“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基本防护策略;f)设备配置:应由部署在安全I、II、IV区的磁盘阵列、服务器、工作站、网络安防等设备构成。5.2 硬件及网络架构集控系统硬件及网络架构见图2:图2集控系统硬件及网络典型架构图技术要求如下:a)硬件基础设施宜包括服务器、磁盘阵列、工作站、交换机、防火墙、正反向隔离装置等设备,关键设备和网络应采用冗余配置;在安全I区部署磁盘阵列及数据库服务器,主设备及重要辅助设备的信息采集与应用服务器;在安全
7、II区部署辅助设备采集及应用服务器;在安全IV区部署镜像数据库服务器、采集及应用服务器;b)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应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具体遵照GB/T36572执行;c)数据采集与交换处于内外网边界,主要完成与变电站的信息交换;按照数据特性,数据存储和应用相对独立,遵循安全防护的要求;应用服务器可根据不同应用的业务特性来配置;根据集控站、运维班的建设及业务需求配置安全I区及安全IV区的人机工作站。5.3 软件架构集控系统软件架构见图3:运行监视掾作与控制操作防误雌助手业务管理远程智能巡视辎0权限管理侬*数据存储与管理日志服务跨区协同图3集控系统软
8、件架构图总体要求如下:a)集控系统软件架构包括基础平台、业务应用及安全防护,其中基础平台分为公共组件和支撑应用两个部分,业务应用应建立在统一的基础平台之上;b)业务应用基于基础平台,实现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操作防误、监控助手、业务管理和远程智能巡视等功能,根据业务流程及需求可进行场景化集成,基于基础平台提供人机界面工具实现I、区主辅设备信息一体化展示;c)基础平台对应用运行状况实施监控,为应用提供软硬件及资源注册支持,基础平台提供软硬件状态和资源环境监控与调度,实现系统的一体化运行、维护和管理;d)基础平台为应用建立维护环境,实现统一的用户注册登录,建立安全管理机制,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模型
9、管理、数据管理、图形管理,满足系统各项实时、准实时和生产管理业务的需求,实现系统资源、各类应用和业务数据的人机交互,完成各类应用的集成配置和维护。6技术要求6.1 模型数据6.1.1 模型信息集控系统应具备变电站全设备模型,包括变电站地理区域、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辅助设备、网络设备模型以及变电站拓扑、设备通用台账等,满足以下总体要求:a)集控系统模型应以变电站设备模型为基础,考虑电网调控、变电设备监控和设备资产管理等需求,建立统一的模型术语和信息索引;b)电网模型应包括变电站模型、电压等级模型、间隔模型和拓扑模型;c)变电站内地理区域模型包括区域模型、屏柜模型和装置设备模型;d)一次设备模型应
10、包括变压器、断路器、母线、刀闸、线路、电容器/电抗器、互感器、消弧线圈、高抗、避雷器、手车、接地变等的设备模型;e)二次设备模型应包括测控类、保护类、安全自动装置类、计量类、智能录波器、交直流系统等设备模型;0辅助设备模型应包括在线监测类、动力环境类、安全防卫类、消防类等设备模型;g)站控层设备模型应包括主辅体监控主机、综合应用主机、智能防误主机、实时网关机、服务网关机等设备模型。6.1.2 数据信息集控系统数据信息应满足以下要求:a)按设备分为一、二次设备监控数据和辅助设备监控数据两类,按监控数据类型分为运行数据、动作信息、告警信息和控制命令四类;b)变电站一、二次设备运行数据应包括反映一、
11、二次设备及重要辅助设备运行工况的量测数据和运行状态数据;设备动作信息应包括变电站内断路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等设备或间隔的动作信号及相关故障录波(报告)信息;设备告警信息应包括一、二次设备故障和设备异常信息;设备控制命令应包括一、二次设备单一遥控、遥调操作以及程序化操作命令;c)辅助设备运行数据应包括火灾消防、安全防卫、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动环系统、视频监控、机器人监控等辅助设备子系统运行工况的量测数据和运行状态数据;设备动作信息应包括各子系统的开/关、动作/停止、视频监控/机器人预置位调用等信息;设备告警信息应包括各子系统告警信息、装置通信异常、装置故障、主机故障、终端设备故障等信息;设备
12、控制命令应包括固定灭火系统应急远程启动、安防撤/布防等各子系统控制命令以及视频监控摄像机、机器人的云台控制、预置位设置、远方复位;无人机自检、一键返航、自动降落等命令。6.2基础平台6.2.1总体要求基础平台负责为各类应用的开发、运行和管理提供通用的技术支撑,为整个系统的集成和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基础平台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a)应为应用提供变电站设备公共模型与运行数据,负责模型和数据的跨安全区传输与同步;b)应为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存储,包括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以及关系和日志数据存储;c)应为应用提供全面的数据通信手段,包括服务总线、消息总线;d)为应用提供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支撑,具备嵌
13、入定制界面的功能,应用可按需集成界面;e)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提供标准的API,支持第三方应用的集成。6.2.2公共组件基础平台应提供基础服务组件,满足以下技术要求:a)系统管理:应能实现对系统资源和应用的监视、调度和优化,包括节点及应用管理、进程管理、系统管理交互界面、时钟管理、多态多应用管理等功能;b)模型管理:应为系统提供全流程的模型管理服务,包括模型校验、模型变化通知、模型维护、模型同步等功能;c)权限管理:应具备用户管理、角色管理以及权限验证和控制等功能;d)消息总线:应具备进程间(计算机间和内部)的信息传输机制,具有消息的注册、撤销、发送、接收、订阅、发布等功能,以接口函数的形式提
14、供给各类应用。具有组播、广播和点到点传输形式;e)服务总线:应具备服务的接入、访问、查询等功能,实现服务的灵活部署和即插即用。服务总线应能提供标准、开放的开发和集成环境;f)数据存储与管理:应为应用提供各类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功能,按照存储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存储与管理、基于实时数据库的数据存储与管理和基于文件的数据存储与管理;g)日志服务:应能统一进行日志信息的存储管理,具有日志写入功能;h)告警服务:为应用及平台其它模块提供配置灵活、展现方式多样的告警支撑功能,包括告警信息的管理、告警信号的发送订阅接收和告警记录的存储;i)人机服务:应为人机客户端提供浏览画面的实时数据刷新功能
15、,支持订阅与发布的方式,具备画面全数据刷新和变化数据刷新两种模式;j)跨区协同:应为系统内部安全1、n、IV区的运行监控与业务应用提供跨区协同的通用处理。包括模型数据同步、实时数据同步、实时告警同步、文件同步、商用库数据同步等功能。6. 2.3支撑应用基础平台应为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应用,满足以下技术要求:a)数据采集:应实现与变电站各类数据的采集与交互,满足高吞吐量和高可靠性的要求;具备通信链路管理、规约处理等功能;b)数据处理:应实现主辅设备采集数据的处理,包括模拟量处理、状态量处理、非实测数据处理、多源数据处理、数据质量码、旁路代替、对端代替、事件顺序记录、动态拓扑分析和着色、计算等;c)监盘操作:应具备对状态量、模拟量及计算量的人工封锁,对设备、间隔、变电站的禁止控制和允许控制操作,对信号、一次设备、二次设备、间隔、变电站的告警抑制和解除,以及对设备的标识牌操作;d)人机工具:应具备基于CIM/G标准的统一的编辑、展示框架和开放的图形画面结构标准,开放集成框架下的人机界面开发,支持第三方应用界面集成,实现主辅关键信息一体化展示、控制和管理;e)图模维护工具:应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