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及高管刑事犯罪研究报告.docx
《202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及高管刑事犯罪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及高管刑事犯罪研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及高管刑事犯罪研究报告上市公司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是当前及未来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中国企业中的优等生,鼓励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战略。但所谓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上市公司及高管触碰红线、涉嫌犯罪、马失前蹄的消息也铺天盖地,2023年尤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刑事风险客观存在且波涛暗涌,毫毛不拔,将成斧柯。我们崇拜影视剧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式桥段,但回归现实,看到的更多是无能为力。本研究报告聚焦2023年度上市公司及高管刑事犯罪公告,对上市公司及高管涉嫌的犯罪类别、刑事罪名、强制措施等
2、进行数据分析和法律解读,并提出合规建议,以期帮助金字塔尖的企业家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守底线、懂取舍、知进退,提高合规意识,防控刑事风险。一、2023年度上市公司及高管刑事犯罪概要经设定关键词涉嫌刑事强制措施侦查拘留留置公诉犯罪刑事判决书刑事裁定书等,通过检索巨潮资讯官方网站,2023年度获取上市公司及高管有效涉刑公告案件共计163例。其中,共涉嫌罪名30种,犯罪类别共11类,被采取的强制措施及监察措施共6类,本部分将从犯罪主体、犯罪类别、涉案罪名及强制措施具体展开分析。1犯罪主体表1:犯靠主体统计表I1MAJU1i91%&2:自然人犯罪身份统计表员r股东、实除131%从表1犯罪主
3、体统计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及高管犯罪案件大多以自然人犯罪(占比91%)为主,单位犯罪(占比5%)其次。根据表2数据,在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自然人主体中,多为上市公司董事(占比36%)、法定代表人和控股股东(占比31%)、高管(占比25%)等,且大部分自然人主体兼具多重身份(如同时为公司董事和实际控制人)。可见,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少数。关键少数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将严重影响公司及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这类主体由于位高权重,往往在公司经营、决策等方面具有更大话语权和领导控制力,更容易直接接触到公司涉密的敏感信息,具备非法牟利的各项必备条
4、件,故违法概率居高不下。我3:上市公司遭受刑侵害的罪名分相50%据表3数据,从公告案例来看,上市公司作为被害人报案主要遭到的不法侵害主要有三:职务侵占罪(占比50%)、合同诈骗罪(占比33%)、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占比17%)。由此可见,上市公司遭受的刑事侵害对内主要为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了单位数额较大财物或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操纵上市公司从事不正当、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等非法手段,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利益。对外主要为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被对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数额较大财物。这一现象要求上市公司
5、一方面需对内着重加强对公司内部人员,尤其是关键少数的合规审查及培训,规避可能存在的刑事侵害风险;另一方面必须做好对商业交易本身及交易相对方的刑事风险审查,避免遭受诈骗。2犯罪类型去4:犯罪类型分布表4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及高管犯罪中最常见的三类犯罪类型为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侵犯财产类犯罪和贪污贿赂型犯罪,这三类合计占犯罪类型的60%以上,是上市公司及高管犯罪中最高发的类别。3涉嫌罪名5:2023年度上市公司及高管犯邯罪名统计表0113456789KfiI故W从表5统计数据可知,2023年度上市公司及高管犯罪种类繁多,巨潮资讯网公告公开明确披露的罪名已达30种。在上述罪名中,绝大多数为利用职权
6、违法获取财产型利益的刑事案件,如职务侵占、贪污受贿罪,这两类合计达到全年刑事案件的30%,总体呈现出犯罪人职务高、犯罪金额大、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此外,上市公司及高管触犯罪名往往具有行业性、专业性、隐蔽性特点,例如操纵期货、证券市场罪、串通投标罪、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对行为人的身份地位和行业经验具有一定的要求。这类犯罪人往往位高权重、学历水平较高,构成上市公司高管犯罪的突出特征之一。4强制措施去6:强制措施类型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分为拘传、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五种。司法机关可以因案件情况而依法变更已采取的强制措施。由于不同强制措施之间有轻重缓急之分,在不同阶段均能反映出办
7、案机关对案件定性、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的不同态度,故被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当事人把握案件进展、案件性质的重要风向标之一。根据表6关于强制措施统计数据显示,经检索,2023年度上市公司及高管刑事犯罪主要涉及四类强制措施,依照被采取的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取保候审(13.14%)、刑事拘留(10.10%)、逮捕(7.7%)、监视居住(3.3%)。由此可见,自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保护疫情下的民营企业的司法政策后,上市公司及高管犯罪后被强制措施采取力度整体明显呈现宽缓化特点,即能不捕就不捕,能不诉就不诉,能依法适用缓刑的适用缓刑”。此外,中共也提出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度 中国 上市公司 刑事犯罪 研究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