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7大题型.docx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7大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7大题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7大题型命题趋势、集合集合是高考数学的必考考点,常见以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形式,结合有限集、无限集考查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偶尔涉及集合的符号辨识,一般出现在高考的第1题,以简单题为主,但除了常规考法以外,日常练习中多注意新颖题目的考向。2、常用逻辑用语常用逻辑用语是高考数学的重要考点,常见考查真假命题的判断;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命题以及命题的否定;偶尔涉及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以及根据描述进行逻辑推理等,中等偏易难度。但一般很少单独考考查,常常与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交汇,热点是“充要条件”,考生复习时需多注意这方面。满分技巧一、与集合元素有关问题的解
2、题策略1、研究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弄清该集合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集合;然后再看集合的构成元素满足的限制条件是什么,从而准确把握集合的含义.2、利用集合元素的限制条件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二、子集的个数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有(I)A的子集的个数有2个.(2)A的非空子集的个数有21个.(3)A的真子集的个数有2-1个.(4)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有22个.三、集合中常见的参数求法1、已知一个元素属于集合,求集合中所含的参数值.(1)确定性的运用: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解出参数的所有可能值;(2)互异性的运用:根据
3、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集合中元素进行检验.2、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第一步:弄清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谁是谁的子集;第二步:看集合中是否含有参数,若A=B,且A中含参数应考虑参数使该集合为交集的情形;第三步: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转化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求出相关的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常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数轴解答.3、根据集合运算的结果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法一:根据集合运算结果确定集合对应区间的端点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法二:(1)化简所给集合;(2)用数轴表示所给集合;(3)根据集合端点间关系列出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5)检验.【注意】(1
4、)确定不等式解集的端点之间的大小关系时,需检验能否取;(2)千万不要忘记考虑空集。四、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若条件P,q以集合的形式出现,即A=xp(x)iB=(x),则由A口3可得,是q的充分条件,若AOB,则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nB,则P是的必要条件;若AV8,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A=B,则是g的充要条件;若AoB且AVB,则是4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判断精髓:小集合推出大集合,小集合是大集合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大集合是小集合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两个集合范围一样,就是充要条件的关系;J热点题型解读题型1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题型2子集的个数求解题型3集合中的求参问题题
5、型4韦恩图的应用题型5集合的新定义问题题型6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题型7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命题【题型1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例1X2023.山东济南.模拟预测)已知全集U=T-2T(U2集合4=-3,-2,0,B=T0,1,则(M)CB=()A.1B.0,1C.-hD.-1,1【变式MJ(2023.全国.模拟预测)设全集为R,集合A=卜IeZ91,By2-30,八*77。,若ItA,则。的取值范围是()A.(-8,2)B.C.(1,2)D.(2,+oo)【变式31】(2023.陕西.大荔县教学研究室一模破三元集合“$1卜付,。+瓦0,贝崎侬+产=.【变式32I2O22.四川攀枝花.三模理)股集合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合 常用 逻辑 用语 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