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管理2024(1).docx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管理202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管理2024(1).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管理2024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引起的伤害、早死所致寿命年损失(yearsof1ife1ost,Y11)位列第一,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10脑卒中导致的残疾,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做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提高诊疗水平,减少因急性脑卒中所致残疾的发生,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0部委实施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重症脑血管病是指患者神经功能重度损伤,出现呼吸、循环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脑血管病;需要从生命体征、维持内环境稳定、脑水肿、重要器官功能保护与支持、镇痛镇静、营养治疗等方面进行精准化、动态管理2,以期改善患者预
2、后。1原发病管理1.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主要的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措施。然而,由于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发病4.5h以内)狭窄及严格的适应证,我国静脉溶栓率仅为5.64%o未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大量患者,目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推荐的有效治疗方法。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发起的RESCUEBT2研究证实了静脉输注替罗非班治疗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无大/中型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结局30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动脉溶栓、血管成形术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分别由北京宣武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团队
3、发起并完成的2项RCT研究(BAoCHE和ATTENTION)结果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4-5,但这两项研究都限于特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后,需要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和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准确判断病变血管的再通情况,规范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nationa1institutesofhea1thstrokesca1e,NIHSS)评分,在治疗24h后复查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1dopp1er,TCD)检查。针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患者,停用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4、药物;根据出血原因,选择逆转药物,但应权衡利弊,注意药物副作用。恢复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时机:可于症状性出血转化病情稳定10d后开始抗血栓治疗;对于再发血栓风险相对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物代替抗凝药物。1.2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致残、致死率高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早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动态变化;定时复查颅脑CT,尤其是发病3h内行首次颅脑CT的患者,应于发病后8h、最迟24h内再次复查颅脑CT,密切观察血肿量的变化。对于首次颅脑CT显示有血肿扩大危险征象的患者,应做好手术
5、干预的准备。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清除血肿、解除压迫、缓解严重高颅压、挽救患者生命,并尽可能降低继发性脑损伤。积极进行颅内压监测,术后24h内应复查颅脑CT,了解手术情况及有无术后再出血,对于有再发血肿的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和颅内压等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手术。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牵头的INTERACT3研究证实,在急性脑出血症状发作后数小时内强化降血压以及对其他生理参数的组合性管理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预后,为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了高级别的证据支持6o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I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患者的治疗重点是对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预防及对
6、SAH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处理。aSAH患者入院24h内完成脑血管DSA/MRA/CTA病因性检查(危重或Hunt-Hess分级4级以上患者除外),aSAH病因诊断明确,经充分评估后,动脉瘤治疗应尽早开始。2神经功能监测神经功能监测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脑血流动力学、氧供和脑代谢进行动态评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预防或减轻继发性脑损伤。针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监测,最常用是临床病症的观察,包括用G1asgow昏迷量表(G1aSge)Wcomasca1e,GCS)评估患者的意识状况,CT和MRI评估脑损伤的进展,观察患者的颅内压变化等。近年来,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
7、的应用日渐广泛。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是指通过多种神经监测技术综合评估神经功能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对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7,包括:(1)脑电图(EEG)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融合:将EEG和fMRI技术结合起来,同时获得脑电活动和脑血流信息,可以对大脑的时空分辨率有更深入地了解,有助于研究脑活动和功能网络的复杂性。(2)脑氧监测:可以提供实时的脑氧供与氧耗状况的证据,可以及时对脑缺氧状态进行干预。(3)脑电图和脑磁图(MEG)联合分析:EEG和MEG是测量脑电活动和脑磁场的技术,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获取更全面的脑电活动信息,提高
8、脑电活动的时空分辨率;可用于研究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以及脑电活动的时空动态变化。(4)神经影像和电生理数据的整合:通过整合神经影像和电生理数据,如EEG.MEG和fMRI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脑功能异常和神经网络的变化。这种整合技术可用于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以及评估治疗效果。3综合管理3.1 体温管理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受到影响,大约有1/3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即可出现发热(体温37.6C),住院24h内出现高热的患者短期病死率增加2倍8o对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体温38C时,积极寻找发热原因并治疗发热。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不低于35,可能会使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症 脑血管病 患者 管理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