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学生版).docx
《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导学案)(学生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如何做到情景交融部编版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写作指导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情景交融的语言表达技巧。思维发展与提升:辨析常见情景相融方式的异同。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寻找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的结合点。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欣赏自然中陶冶情操,领悟哲理。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曲江对酒(1)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1)此诗作于公元758年春,当时杜甫于一年前投奔唐肃宗李亨,虽任左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思考:此诗第三联原稿为“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改动三字为“桃花细逐杨花落”,为什么?二、合作交
2、流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文本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景与情在写作中应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篇景情自然融合的文章,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灵的触动和情感上的共鸣。触景生情,情因景生。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看到某种景物,自然而然生出或被触发出某种情感。将这样的景描写出来,将这样的情抒发出来,并让景物与情感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就是一篇好的写景抒情文字。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起初作者内心“颇不宁静”,淡淡的忧愁弥漫在字里行间。但随着作者独行小路,领略月下荷塘美景.忧愁虽然还在,但心头平添了一份淡淡的喜悦,感受到一丝得来不易的宁静。这喜悦和宁静都是由荷塘之景自然生发出的感受
3、,作者在描写荷塘时并没有直接写情,但情自在景中。因情写景,借景抒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高兴或烦恼,轻松或沉重,热烈或悲凉,而随着情感的变化,似乎看到的景物也产生了不同,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正是此意。以情感为轴心选择与之契合度较高的景物进行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赋予景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同样也能写出一篇好的写景抒情文字。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北平之秋景物众多,作者选择了槐树的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微凉的秋雨等颇具悲凉之感的景物,来表现对故都的思念与眷恋,皆因它们与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相一致;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剥蚀”的琉璃,“淡褪”的朱红,“坍圮”
4、的高墙,“散落”的玉砌雕栏,也都高度暗合了作者失落、悲伤甚至绝望的心境。这样的文字,处处写景,字字关情,能给读者以思考或震撼。(必修上P124如何做到情景交融)文本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是根据叔本华的说法。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观(直觉)中与万物无异,所以说“无我”,说“以物观物”,即指写直觉中的境界。直觉中的境界用触景生情来解释,是比较合适的。从“无我之境”看,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作者当时的心里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王国维称这种心境为“物”,这时凭直觉去观察外物,他称为“以物观物”。这时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由于这种感情是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 单元 写作 指导 如何 做到 情景交融 导学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