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灌注桩发生断桩事故的原因与教训.docx
《水下灌注桩发生断桩事故的原因与教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下灌注桩发生断桩事故的原因与教训.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水下灌注桩发生断桩事故的原因与教训水下灌注桩实际上是建筑物基础的一部分或本身就是独立的桩基础,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牢固性、减少沉降,因此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水下灌注桩因具有承载力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我国桥梁、高层建筑等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为保证桩的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水下灌注桩成型后混凝土结构实体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施工过程中,若某种原因导致混凝土桩身某一部位出现严重缺陷,则会因混凝土整体性问题造成达不到设计要求,这就是所谓的断桩。因此,一旦混凝土灌注后,应连续进行,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如果等待时间过长,或施工中导致桩身夹泥,就容易造成断桩。断桩必须报废,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
2、处理措施,可在原位置重新钻孔和灌注混凝土,也可在相邻的位置补24根桩替代。发生断桩处理不易,损失大,因此在灌注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桩身质量显得十分重要。一、造成断桩事故的原因分析水下灌注桩发生断桩事故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导管使用后未清洗干净。如果导管附有较厚的混凝土残留物,将缩小导管内径,内壁的凹凸不平容易导致混凝土灌注不畅而堵塞。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彻底清洗。(2)导管使用前未进行试压检验。导管使用前应在水压力为0.61OMPa下进行试压检验,检验导管是否漏水,如果导管漏水必须经处理,否则在灌注过程中会产生混凝土拌合物浆骨分离,不仅容易产生堵管和断桩事故,而且将大大降低混
3、凝土强度。(3)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过大。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在26m为宜,如果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超过6m,可能就会引起堵管。同时应注意导管不得提出混凝土面,否则桩身会因夹泥而造成断桩。(4)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不良容易引起堵管,产生拌合物性能不良的主要原因及相应措施有:砂率过小。水下灌注桩混凝土砂率不宜小于40%,也不宜大于50%,并宜使用中砂生产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少。为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胶凝材料总用量不宜少于350kgm3;并应适当掺加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混凝土拌合物严重离析或坍落度过小。灌注时,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应控制在(20020)mm范围内,不得
4、使用坍落度小于180mm,和易性不良或已离析的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初凝时间太短。混凝土拌合物初凝时间不宜小于8h,且Ih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大于20mm,否则容易产生堵管事故。不宜使用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生产混凝土。由于水下灌注桩混凝土属于大流动性混凝土,因此粗骨料粒径过大容易引起浆骨分离,无法获得匀质性良好的拌合物。(5)混凝土中有大块物体进入导管。灌注漏斗中应放置算子,以防混凝土中有大块物体进入导管造成堵管。(6)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水下灌注桩应连续灌注混凝土,中途停顿时间不宜大于30min0如果供应不及时造成等待时间过长,先灌注在导管中的混凝土拌合物就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流态变差,容易造成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下 灌注 发生 事故 原因 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