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概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2019年秋五年级上册单元概述光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清的问题应该是一光是什么。历史上对光的研究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更新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今天我们对光”的认识,看似知识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物质观的体现。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
2、式得到解释:E=hv,P=h这里能量E和动量P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的量,而频率V和波长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解释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如此,我们对光本质的认识可以帮助教者准确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6.2.1.1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或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6.2.1.2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6.2.2.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6.2.2.2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3、。6.2.3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18. 2.2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课程标准中的上述学段目标要求,都是有关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使学生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本单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认知。1 .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2 .光能够被吸收;能被改变传播方向,产生反射或折射现象。3 .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发出光或反射光的物体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4 .有些物体折射或反射出的光波进入人的眼睛后,可以被看到,就如同某些声波进入人的耳朵
4、后可以被听到一样。沿着上述概念发展的线索,教科书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如下安排。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水平。通过思考和解释在黑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认识,以及能做出哪些推测和解释。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研究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光通过小孔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到光的传播方式,初步理解并建立光的直线传播概念。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情况。对本课所有实验现象的解释,最终都将成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证据。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5、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对于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第5课认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棱镜实验可帮助学生观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与颜色建立联系。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观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并通过光的反射实验,对反射光的位置做出预设,初步建立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的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
6、的。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潜望镜的制作,需要综合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首先需要观察、了解潜望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需要设计、制作简易的潜望镜,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地球表面的变化本单元中的“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地球表面的地形复杂多样、不断变化。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指向变化一词,即地形地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呢?教材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地球现今的面貌不是本来就有的
7、,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认知。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课程内容。14. 1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15. 2.1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16. 2.2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17. 2.3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18. 5.1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图层。19. 5.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20. 5.3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21. 3.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
8、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22. 3.2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23. 3.3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为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本单元在设计上顺应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模式,即单元的起始课引导学生对主要地形的成因进行假设,埋下探索的伏笔,引发探究的兴趣一在后续各课的学习中,引领学生亲历相应的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完善或修正已有认知,逐步形成对地形变化成因的科学解释一单元最后一课带领学生回顾、反思学习过程建构起关于地球表面变化原因的新认知。本单元共安排了7节课。第1课”地球的表面,作为单元起始课,除担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科学 年级 上册 单元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