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偶联药物(ADC)有效载荷最新研究进展2023.docx
《抗体偶联药物(ADC)有效载荷最新研究进展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体偶联药物(ADC)有效载荷最新研究进展2023.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抗体偶联药物(ADC)有效载荷最新研究进展2023抗体偶联药物(ADC)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精确靶向性和有效载荷的高效杀伤性等优点,显示出巨大的临床治疗价值。ADC的有效载荷在决定ADC药物疗效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该领域备受关注。理想的ADC有效载荷应具有足够的毒性、低免疫原性、高稳定性和可修饰的功能基团。常见的ADC有效载荷包括微管蛋白抑制剂和DNA损伤剂,其中微管蛋白抑制剂占临床开发ADC药物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传统ADC有效载荷的临床局限性,如疗效不佳和获得性耐药性的产生,人们正在开发靶点多样、副作用较小的新型高效有效载荷。本期小编结合一篇相关综述,梳理总结传统和新型ADC有效载荷的
2、前世今生和相关研究内容,并进一步探讨ADC有效载荷的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开发具有高疗效、低毒性、足够稳定性和克服耐药性的新型ADC有效载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未来发展方向。ADCs药物的前世今生尽管近年来免疫疗法和细胞疗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化疗仍是癌症治疗中最常用的策略。然而,由于传统化疗药物尽管对癌细胞具有强大的细胞毒性,但往往对健康组织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大大限制了其临床疗效。因此,开发高效且全身毒性有限的给药系统来治疗癌症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一种新概念ADCS应运而生(图1)。通常情况下,ADC由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或相关抗原的抗体和多个有效载荷通过适当的连接体组成,ADC结合
3、了单克隆抗体(mAb)的高靶向能力和有效载荷在肿瘤组织中的高效,已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肿瘤药物类别之一,ADC具有副作用小、治疗范围广和更高的治疗效力。图1ADC的主要结构和作用机制。(A)ADC的一般作用机制;(B)DNA抑制剂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制;(C)剪接抑制剂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制;(D)小管蛋白抑制剂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制;(E)PROTAC分子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理;(F)Bd-X1抑制齐IJ和蛋白酶体抑制齐IJ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理;(G)NAMPT抑制剂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理;(H)N1R-Prr作为ADC有效载荷的机理。ADC药物的概念最早由德国诺贝尔奖得主保罗
4、-埃利希(Pau1Ehr1ich)于1913年提出。但直到1975年,杂交瘤技术开始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才真正开启了ADC药物的研发时代。在日益成熟的技术推动下,ADC药物经历了三代创新(图2)。在第一代ADC药物中,甲氨蝶岭、长春新碱和多柔比星等传统化疗药物被用作细胞毒性有效载荷,但由于其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不足、缺乏肿瘤选择性以及在靶细胞中的蓄积量低,这些第一代ADC药物的疗效甚至不如其母体有效载荷,导致其在临床上失败。图2ADC有效载荷研发里程碑随后,比第一代ADCs所用的传统化疗药物药效高100到IooO倍的新型高细胞毒性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化合物作为单一药物用于杀死肿瘤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体 药物 ADC 有效 载荷 最新 研究进展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