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与内化机制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与内化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与内化机制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二、课题设计论证1 .选题:本项目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2.内容: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思路、框架设计。3.价值:本项目创新程度、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项目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不超过3000字)。1、本项目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述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他们的
2、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都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理想信念和道德意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各种境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把青年大学生作为突破口,以各种形式传播其核心价值体系,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当前围绕如何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对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途径、增强实效性的路径等问题的论述较多,而对于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探讨甚少,对如何检验效果、对效果的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成果几乎没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制研究方面,主要涉及整体机制与心理接受机制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认同机制主要有理性认同机制、情感认同机制、信念引导机制和践行强化机制。接受理论源于西方解释学,曾对文化理论、美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产生过重大影响,接受本身意味着积极主动、自觉自愿。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接受理论”逐渐被我国学者翻译和介绍,并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从接受主体因素角度来审视,由于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自己的接受度。而这一接受度是由接受主体的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因此,有必要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审视接受主体因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影响。态度理
4、论是人们通过对特定对象的认知、情感和意向而形成的比较持久的内在意识。态度的形成原因既包括社会交往过程也包括心理过程作用的影响,我们经常说态度决定行动,因为态度一旦形成就将成为心理定势,态度的正确与否往往对个人的行动起关键作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和内化阶段。态度理论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实质上就是个体通过自觉自愿打破原有思维定势,逐渐整合原有价值体系,不断改变自身不正确的、消极的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积极进步的态度。将西方解释学视角的接受理论和社会心理学视角的态度理论结合并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研究尚属空白。只有把社会主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申报 高校学生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认同 机制 内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