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流化床放大工艺技术难题.docx
《如何解决流化床放大工艺技术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解决流化床放大工艺技术难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流化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固体制剂生产的各个阶段,但在从小量试验过渡到中试放大和批量上市的过程中,使用者经常会遇到工艺难以放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艺重现性差; 干燥、制粒等过程耗时漫长; 产品收率低; 细粉量过高; 喷液损失高; 不易于清洁验证等。使用流化床进行放大生产时,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原辅料性质、流化态理论、设备功能、关键参数等方面的知识。药物研发、中试和批量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流化床设备分别为:实验型流化床(053kg批)、中试型流化床(520kg批)、生产型流化床(50200kg批),其外观尺寸对比如图1所示。图1从左到右依次为实验型、中试型、生产型流化床过去,生产放大经
2、常由选择测量最佳工艺参数来实现。如今的趋势演变为,通过阶乘和修正因子设计以及优选等方法来实现。这种由统计学而设计的实验方案可以在各独立变量之间建立数学关系,比如过程因子和因变量。同样,只有对产品性质、工艺参数予以充分理解,才能设计出有效的实验室和中试放大设计方案。但总的来说,当生产放大时,下述条件应与小试、中试一致: 空气流速; 物料高度; 进风温度与湿度; 喷雾速率与液滴大小。空气流速流化床主要由流化床设备、空气处理、风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生产过程中,流化床内的物料在空气驱动下处于流化状态,如图2所示。图2流化床结构放大生产就是在更大的设备中对更多的物料进行干燥,对流化床中颗粒进行干燥的热量
3、来自于进风的空气。干燥效果取决于进气量、温度、湿度等因素,其中进流量对流化过程存在较大影响,应是首先考虑的变量。气流可以破坏颗粒间的内聚力,使颗粒处于完全流化状态。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的时候,可以摸索在不同工艺阶段所需要的气体流量(指在设备使用时的初始值,可根据颗粒流化状态进行调整)o根据气体流量与流化床锅体的大小,计算经过气流分布板的气流流速,以此作出放大生产时也需要相同气流流速的合理假设。表1所示为不同规格的流化床干燥物料时所需的气体流量。表1放大生产中进气量与分布板面积的关系机器型号IIMINI-MDIIMD-50IIMD-450锅体体积315014651气流分布板面积0.0106m20.0
4、962m20.7543m2气体流速1.0m/s1.0m/s1.0m/s需要的气体流量38m3h346m3h2715r3h设备尺寸数据来源:Morimtsu.Co.1td物料高度在流化床锅体中(物料在流化床锅体中的流动状态如图3所示),物料振实密度和堆密度会随着床层物料高度成比例地增加,物料磨损率也随床层物料高度的增加而增长。图3物料在流化床锅体中的流动状态由于批量生产的设备比小型设备有着更大的体积,相比实验室条件,物料在生产型流化床中有着更高的磨损率。大型流化床生产的粒子堆密度通常比小型设粒径与分布,则与喷雾液滴的大小备高约20%o而颗粒的另一种药物性质相关,可通过适当的操作进行控制。另外,当
5、床层深度过大时,气流很难穿过物料,易形成巨大的气泡,导致颗粒聚集成团。如果产品在锅内下落时已形成大块,则不利于干燥的进行。由于流化床锅体呈圆锥型,床层过深会使得黏性物料在下落时存在几率粘在内壁上无法滑落,这时局部物料将处于静止状态,会有很大一部分湿产品粘在内壁上,无法受热干燥,这就导致了物料的含水量不均衡。这些不利于干燥的情况应尽量避免。图4从左到右依次为实验型、中试型、生产型流化床锅体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将实验型、中试型、生产型流化床锅体(如图4所示)的高度保持一致,保证物料流化高度一致。放大过程则主要取决于流化床锅体截面积的增大。进风温度与湿度干燥过程中,水分从颗粒转移到空气,趋向于达到一个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解决 流化床 放大 工艺技术 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