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病人的处理原则.docx
《胸痛病人的处理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痛病人的处理原则.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胸痛病人的处理原则突发性自发性胸痛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120求助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120急救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在120急救工作中,深深体会到突发性自发性胸痛病人无小病,正确诊治突发性胸痛至关重要;否则会造成误诊或漏诊,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掌握好各种引起突发性自发性尤其是致命性胸痛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和方法。1突发性胸痛病因分析突发性自发性胸痛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性的内、外科急症之一,快速正确诊断与处理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为此,要熟练掌握好突发性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突发性胸痛的病因有几十种之多,但短时间内可以致命的突发性胸痛仅见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肺栓塞、胸主动脉瘤破
2、裂、主动脉夹层以及自发性气胸等。急性胰腺炎病人一般不会出现胸痛,但有些症状可与AMI相似,并且可能发生猝死,因此要一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1. 1 AMI典型病人常是中、老年男性或绝经后妇女。胸痛的典型表现是突然出现的或逐渐加重的胸骨后不适;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的、内心的和压榨性的,呈“压迫”、“紧缩”、“沉重”、“烧灼”、“窒息”、“疼痛”及“阻塞”等不适感。有的病人仅有胸部不适,病人表情痛苦。疼痛可以放射至前胸壁、双肩、臂部、颈部、牙齿、下颌、前臂和手指或肩胛区。下壁梗死时,疼痛可位于上腹部,并伴有烧灼样不适。AMI胸痛通常较心绞痛更为严重,持续时间更长030 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3、病人常伴有恶心、呕吐和出汗。部分病人可伴有左心功能不全,常出现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有的病人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或短暂脑供血不足。但在老年人中,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中,胸痛相对少见,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他症状包括精神错乱、卒中、眩晕、乏力、全身不适、腹痛、持续性呕吐,甚至咳嗽、晕厥等。1. 2主动脉夹层疼痛是该病的突出表现。90%以上的病人出现疼痛,常为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疼痛常位于前胸、后背、肩胛区,向颈、背、腰甚至沿脊柱向股部放射,较少放射到下颌和左右臂。疼痛的原因为内膜撕裂、夹层进展以及夹层再破裂。少数病人疼痛不明显,常伴意识障碍或猝死;马方综合征病人并发主动脉夹层时,可缺
4、乏典型疼痛表现。此外,病人可伴有休克样表现,其特点为多汗、不安、苍白,血压升高、正常或下降。病人常有高血压史。夹层可压迫或堵塞主动脉的分支而产生急性缺血;20%24%的病人发生上肢或下肢缺血,8%15%发生肾缺血,10%发生心肌缺血,5%10%发生脑缺血,3%8%发生肠系膜缺血。1. 3肺栓塞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冷汗、晕厥、恶心、呕吐等。呼吸困难是最重要的临床症状,可伴有紫绢,呼吸浅速,频率20 min-1,可达4050 minT。胸痛常为钝痛,如表现为胸骨后压迫性痛,可能为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室缺血所致。胸膜痛是由于栓塞部位附近的胸膜纤维素性炎症所致,常与呼吸有关。可出现咯血。
5、晕厥往往提示大的肺栓塞存在,与脑供血不足有关。巨大肺栓塞可导致休克,甚至猝死。1. 4主动脉瘤可发生于全身动脉的任何部位,无并发症的动脉瘤一般仅有局部轻度胀痛,当动脉瘤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神经或压迫侵蚀骨质时,可引起局部疼痛或放射性痛,如动脉瘤伴有感染时,则疼痛加重。如动脉瘤内夹层血肿形成后动脉瘤趋于破裂时,则疼痛骤然加剧而呈撕裂样,应用麻醉止痛药镇痛也难以奏效。动脉瘤破裂常发生于病人剧烈活动时,突感心前区或上腹部剧痛、胸闷、呼吸困难。胸、腹主动脉瘤突然破裂引起大量出血,常迅速致命。主动脉瓣窦动脉瘤破裂通常破入右侧低压心腔,引起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1. 5自发性气胸 突感一侧胸痛、
6、气促、憋气,可有咳嗽,但痰少。张力性气胸时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循环衰竭,病人表情紧张、胸闷、挣扎坐起、烦躁不安、紫绡、出冷汗、脉速、虚脱、心律失常,甚至发生意识不清、呼吸衰竭。2诊断程序2. 1监测生命体征和查体要迅速测量病人血压、心率或脉搏、呼吸频率,观察病人的神志、面容和精神状况,以判断病人的病情。立即做18导联心电图。行胸腹部望、触、叩、听和心脏检由于是在院前施行急救,因此难以对病人进行心肌酶、肌钙蛋白、血尿淀粉酶和心脏、大血管及腹部脏器的各种影像学检查,这必然给病因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但询问病人主诉、现病史、初步体检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病因和评估病情。2.2判断病因(1)急性心肌梗死既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胸痛 病人 处理 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