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产链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刑法评价.docx
《网络黑产链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刑法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黑产链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刑法评价.docx(4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网络黑产链犯罪中帮助行为的刑法评价在当下纵深发展的网络社会中,网络犯罪活动的分工日益细化。从包括信息物料、工具物料、技术支持等在内的物料供应,到通过对物料的加工、利用等进行账号资源和流量资源的非法获取,再到诈骗、盗窃、敲诈勒索、赌博等一系列犯罪活动,形成了高度产业化的全程链条式网络犯罪。其中,尽管网络黑产链上游环节的技术支持、推广引流、资金资助等行为通常表现为对后续违法犯罪活动的物质帮助性质,但是,这些行为又是整条网络黑产链犯罪的源头,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推进包括侵犯财产犯罪、非法经营犯罪等在内的下游网络犯罪高发、频发态势的关键要素。离开了网络黑产链中的帮助行为,中、下游的违法犯罪活动无疑将难以
2、为继。对此,笔者聚焦网络黑产链犯罪中的帮助行为,通过对其特性进行概括分析,寻求合理的刑法规制路径,从源头上实现对网络黑产链犯罪的有效规制O一、网络黑产链犯罪中帮助行为的特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网络犯罪形式层出不穷,网络犯罪手段不断升级,犯罪行为人之间的分工日益细化,逐渐形成了上、中、下游环节相互协作的n色产业链犯罪模式,又称网络a产链犯罪。网络黑产链犯罪可以说是基于当前网络犯罪实际状况作出的形象概述。一般认为,网络黑产链犯罪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分工且规模化的网络犯罪。实践中普遍认为网络黑产链犯罪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其中网络黑产链犯罪的上
3、游环节主要为中、下游环节的犯罪收集并提供各种资源,包括信息物料与技术工具等。信息物料是指与个人身份有关的信息,如手机号码、实名制网络账号、信用卡信息资料等,通常被用于网络虚假身份的注册等。技术物料主要包括物理性工具与程序性工具。前者主要是指猫池、卡池、手机群控设备等;后者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钓鱼网站、用于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等。网络黑产链犯罪的中游环节主要表现为对物料的加工整合与二次利用,诸如买卖物料信息、通过恶意注册手段非法获取账号资源、通过既有账号非法获取流量资源或利用既有账号二次获取相关账号信息等。网络黑产链犯罪的下游环节则通常是利用上、中游环节中的行为结果实施诸如诈骗、
4、盗窃、敲诈勒索等传统犯罪。各环节联系紧密,又相互独由此形成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网络色产业链犯罪模式。网络黑产链犯罪存在以下有别于一般网络犯罪的显著特点:其一,网络黑产链犯罪类型多样化。网络黑产链犯罪类型主要包括个人信息黑产链犯罪、网络账号黑产链犯罪、网络流量黑产链犯罪、工具技术黑产链犯罪及资金通道黑产链犯罪等。多种犯罪类型互相交织,形成“一对多” “多对多”等复杂的网络黑产链结构。其二,网络黑产链犯罪参与人员涉众化、低龄化。在网络黑产链犯罪模式下,犯罪的参与门槛极低。尤其是网络黑产链犯罪环节中依赖智能化技术软件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根本无须行为人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仅需一台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或移
5、动终端设备就能实施相关行为。在利益的驱使与诱惑下,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极易受到其他参与人的诱导,充当犯罪链条中的“螺丝钉”,实施相关违法犯罪。其三,网络黑产链犯罪内部结构既紧密又松散。网络黑产链犯罪各环节分工细化且相互配合,内部结构紧密。同时,由于各环节的犯罪行为通常只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参与人之间只对彼此的虚拟身份有所了解,而在现实社会中互不相识,对于其他参与人的真实身份情况毫不知情。因此,参与人之间关系松散,可以说,网络黑产链犯罪任何一个环节的参与人都可以被轻易地替代。相比链状的网络产链犯罪,传统社会中的共同犯罪在表现形式上呈内、外结构的环状形态。具体而言,在传统共同犯罪中,犯罪的中心环节
6、通常由正犯(包括间接正犯、共同正犯等)占据主导地位,犯罪的边缘则由共犯(包括帮助犯、教唆犯等)组成,共犯围绕着正犯,两者之间联系紧密。不同于传统的共同犯罪,网络黑产链犯罪有着庞大的参与者数目、细化的犯罪分工及高度产业化的结构特征,其在表现形式方面呈上、中、下游结构的链状形态,犯罪参与人分属于不同的产业链环节,不同环节之间的参与人相互独立,因此共犯与正犯之间的同盟性被极大程度地削弱。就此而言,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通常网络黑产链犯罪上游环节的帮助行为确实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社会共同犯罪中帮助犯的显著特征。(一)网络黑产链犯罪帮助行为人主观共同故意的欠缺在主观意思联络方面,相比传统共同犯罪,特别在故意内容
7、的明确性与犯意联络的双向性上等方面,网络黑产链犯罪中的帮助行为人与其他参与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解。首先,刑法理论认为,在传统的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各共同犯罪人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和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也就是说,帮助犯与正犯、帮助犯与其他共犯之间对于共同犯罪行为的性质应该或必须具有同一认识。但是,由于在网络黑产链犯罪中,上游环节的帮助行为人极有可能与中、下游环节的犯罪参与人互不相识,因此相互间很难形成主观上的共同联系,更不用说形成同一认识了。尽管上游环节的帮助行为在客观上向中、下游环节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物理性的帮助,但由于网络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黑产链 犯罪 帮助 行为 刑法 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