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寄生虫》名词解释试题梳理汇总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寄生虫》名词解释试题梳理汇总附答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名词解释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称为寄生。土源性蠕虫:蠕虫中的蛔虫和钩虫,它们的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可直接发育至感染期而感染人体,在流行病学上将此类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的蠕虫在流行病学上又将其称为生物源性蠕虫。如疟原虫、血吸虫和丝虫。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2、。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如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如野猪是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幼虫移行症:是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如犬弓首线虫。幼虫移行症可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两种类型。疟疾的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
3、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疟疾的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带虫免疫:人类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伴随免疫:血吸虫感染早期产生的针对血吸虫特异性抗原的获得性免疫应答,与宿主抵抗再感染的免疫保护力有关,主要表现为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对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起杀伤作用,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尾坳性皮炎:由禽类或兽类血吸虫尾坳钻入人体皮肤
4、引起的超敏反应称尾坳性皮炎。中绦期幼虫:绦虫生活史各期都营寄生生活,成虫绝大多数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幼虫需在12个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幼虫通常被称为中绦期幼虫。棘球坳砂:原头坳、生发囊和小的子囊可从胚层上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坳砂。异嗜症:少数患者表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食泥土、碎纸、破布等异常嗜好,此种现象称异嗜症夜现周期性:微丝坳白天滞留在肺血管内,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中。这种微丝坳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隐性丝虫病:也称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约占丝虫病人中的百分之一左右。病人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咳嗽、哮喘、持续性超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IgE
5、水平升高,胸部X线可见中下肺弥漫性粟粒样阴影。医学节肢动物综合防制:是从医学节肢动物与生态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整体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制的方法,降低医学节肢动物的种群数量和缩短其寿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不足以传播疾病的密度。变态:从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过程的总和称为变态。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需经历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四个时期,各期之间在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上均各不相同,如蚊、蝇等。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过程中需经历卵一幼虫(若虫)一成虫三个时期,其中幼虫与成虫形态与习性相似。生殖营养周期:蚊每次从吸血到产卵的周期称为生殖营养周期。生殖营养周期分3个阶段:寻找宿主吸血;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寻找滋生地产卵。蝇蛆病:蝇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组织或腔道内而导致的疾病,感染的幼虫以宿主组织为食,引发宿主发病。蝇幼虫为蝇蛆病的病原,去除病原后,该病即痊愈。婢瘫痪:某些硬婢涎腺分泌的神经毒素,可经叮刺吸血注入宿主体内导致运动性神经纤维传导阻滞,引起上行性肌肉萎缩性瘫痪或神经麻痹,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而亡。称为脾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