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资料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标准.docx
《专业资料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资料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标准.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标准一、保护区划分基本方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指为保障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在饮用水水源地周围划定的特定区域。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包括:1 .根据水源地所在地理位置、水文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水源地的水域范围和陆域范围。2 .根据水源地水质状况、污染物来源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需要保护的水域和陆域范围。3 .综合考虑水源地周围的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情况、人口密度等因素,确定保护区的范围和规模。二、水源保护区分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根据水源地的重要程度和风险等级进行分级。一般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
2、护区三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1 .一级保护区:指与水源地相邻,对水源地水质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应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2 .二级保护区:指位于一级保护区之外,对水源水质影响较轻的区域,应采取相对严格的保护措施。3 .准保护区:指位于二级保护区之外,对水源水质影响较轻的区域,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三、一级保护区划定一级保护区的划定应符合以下要求:1水域范围:根据水源地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确定水域范围。一般包括取水口上游不小于IOOO米,下游不小于100米的水域。4 .陆域范围:根据水源地的污染物来源、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确定陆域范围。一般包括与水域相邻的区域,但不包括工业企业和农业种
3、植区。5 .禁止行为: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可能对水源水质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如排放污染物、建设与取水无关的建筑物等。6 .监管措施:一级保护区应设立明显的边界标志,并配备专门的监管人员,对一级保护区进行日常监管。四、二级保护区划定二级保护区的划定应符合以下要求:1 .水域范围:根据一级保护区的范围和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确定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一般包括一级保护区外扩不小于2000米的区域。2 .陆域范围:根据一级保护区的范围和污染物来源、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确定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一般包括与水域相邻的区域,但不包括工业企业和农业种植区。3 .限制行为:在二级保护区内,可以允许一定的开发建设活动,但必须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对水源水质产生不良影响。4 .监管措施:二级保护区应设立明显的边界标志,并配备专门的监管人员,对二级保护区进行日常监管。五、准保护区划定准保护区的划定应符合以下要求:1 .水域范围:根据二级保护区的范围和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确定准保护区的范围。一般包括二级保护区外扩不小于5000米的区域。2 .陆域范围:根据二级保护区的范围和污染物来源、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确定准保护区的范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业资料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标准 专业 资料 饮用水 水源 保护区 划分 技术规范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