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根据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精神,现就我县全面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结果应用有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健全以绩效为核心的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方式。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常态化、规范化,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调控和聚力增效能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政府效能提升,助力蓝色海洋经济和特色美丽海岛提质增效,为全面建成更高质量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
2、会提供有力保障。二夯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支撑(一)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坚持以政策落实和履职效能为出发点,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推动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推动部门职能职责有效履行,推动支出政策调整、优化和完善。(二)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责任。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三)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财政部门要围绕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完善涵盖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
3、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建立覆盖预算绩效理全流程、管理重点工作的信息系统,促进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财务、资产等信息联互通。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上下协调、部门联动、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三健全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一)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1 .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将政府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政府预算收入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讲求质量、夯实基础、优化结构;预算支出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着力保障县委、县政府重要部
4、署和重大决策,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建立财政运行综合绩效管理机制,探索对乡镇财政运行情况实施综合绩效评价,重点关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收入质量、支出结构、政府债务管理等情况,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2 .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赋予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权,围绕部门单位职责、行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全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面的原则,推进部门单位整体绩效预算改革,建立与部门
5、单位整体绩效相挂钩的预算分配机制和奖惩机制。3 .实施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将政策和项目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和效益等方面,综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建立重大政策、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社会关注程度高、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关系重大民生领域的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健全财政专项资金定期评价和退出机制,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政策到期、绩效低下的政策和项目要及时清理退出。(二)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1 .建立预算绩效评估机制。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预算编审、项目审批等,对列入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的
6、政策,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和筹资合规性等。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基建投资绩效评估,并征询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财政部门要加强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审核,必要时可组织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估,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2 .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编制预算时,要设置预算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反映预算预期的产出与效益。财政部门要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批复下达。预算内容发生变化,如涉及绩效目标的
7、,应同步调整绩效目标。3 .健全绩效指标与标准体系。绩效指标和标准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应根据预算项目合理设置。财政部门应完善预算项目设置规范和支出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普遍适用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实现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动态调整、共建共享。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要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标准衔接匹配,突出结果导向,注重考核实绩。4 .实行绩效运行与预算执行双监控。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按期保质保量实现;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运行
8、定期监控机制,对绩效目标运行偏离、未达预期进度或预计不能达成目标的,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建立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跟踪机制,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项目,暂缓或停止拨款,督促及时整改落实;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5 .全面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绩效目标,对整体预算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自评结果报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绩效自评工作的指导,必要时可选择一定比例的绩效自评项目实施抽查或组织绩效再评价,提升绩效自评质量;要建立重大政策、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加强
9、对预算金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与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政策、项目绩效评价,并逐步扩大评价范围。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采取组建评价工作组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必要时可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6 .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通报制度,落实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与预算安排挂钩,将项目实施绩效与项目预算增减挂钩,将乡镇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
10、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三)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1 .加强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收入方面重点关注收入结构、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支出方面重点关注预算资金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特别是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积极开展涉及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政府产业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预算绩效管理,防范财政运行风险。2 .实施全口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除一般公共预算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要全部纳入绩效管
11、理范围,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衔接。政府性基金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基金政策设立延续依据、征收标准、使用效果等情况,以及对专项债务的支撑能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投入等战略目标、收益上缴、支出结构、使用效果等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政策效果、基金管理、精算平衡、运行风险等情况。3 .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民生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坚
12、持党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内部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财政部门要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办法,指导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健全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相适应的内部组织架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力量。(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监督问责。建立绩效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财政资金低效无效、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行为。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乡镇、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财政、审计等部门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因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自评结果不
13、实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依纪依法追究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责任。第三方机构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出具不实评价报告等行为的,列入行业失信黑名单,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三)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公开。财政部门要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重要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要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县人大,同步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自觉接受监督。乡镇、部门和单位应当结合工作进展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公开,逐步在部门预算中公开部门和单位重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在部门决算中公开主要民生项目和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四)加强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履职尽责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财政部门负责对本级部门和预算单位、乡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给予褒奖鼓励;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