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七大理论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七大理论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七大理论知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理论知识包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杜威的教育理论、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七大理论知识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二中进行考查。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他认为所有的儿童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新的心智能力的出现是每个新阶段到来的标志,而这些新的心智能力使得人们能够以更为复杂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虽然不同的儿童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
2、但是都不可能跳过某一个发展阶段。同一个个体或许能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活动,这明显地表现于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的转折时期。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
3、、自我、超我。1 .本我:遵循快乐原贝上2 .自我:遵循现实原贝上3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至善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1 .口唇期(Ora1Stage)(01.5岁):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2 .肛门期(ana1stage)(1.53岁):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3 .性器期(Pha1IiaStage)(36岁):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
4、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Oedipuscomp1x,俄狄浦斯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E1eCtraComp1ex,厄勒克特拉情结)。4 .潜伏期(1atencystage)(6岁):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5 .生殖期(genita1stage)(11岁或13岁开始):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5、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所提出的理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需要系统,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中是高频考点。考生须掌握每个需要的定义,以及彼此的关系。五、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1deve1opment)o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6、。六、杜威的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则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七、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人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总共分做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习俗水平(09岁)这一水平的儿童遵守规范,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见,进行道德判断主要着眼于事情的结果与自己的利害关系。第一
7、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一一避免惩罚,无条件服从权威。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一一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满足别人的需要。二、习俗的水平(1018岁)1018岁的儿童,主要特征是认识到群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一一尊重法律和权威。三、后习俗水平(18岁以上的部分成年人)这一阶段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制约,达到完成的自律水平。成年人中只有少数才能达到。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一一遵纪守法,但是法律可变。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一一根据良心作出判断。例题解析1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
8、认为听父母话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A.权威阶段B.公正阶段C.可逆性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2 .芳芳数积木,花花问他有几块三角形,芳芳点数:“1、2、3、4、5、6,6个三角形”,花花又给他四块,问她现在有多少块三角形积木?芳芳边点数边说:“1、2、3、4、5、6、7、8、9、10,我有十块啦!”就数学领域而言,下列哪一条最贴近芳芳的最近发展区()A.认识和命名更多的几何图形B.默数,接着数等计数能力C.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数10个以内的物体,并说出点数D.通过实物操作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能力3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超我所奉行的是()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至善原则
9、D.利己原则4 .不少单身青年常以自慰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性需求。这种行为体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哪个层次?()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5 .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A.主动对内疚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自我整合阶段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6 .对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正确理解是()A.教育以儿童的本能和能力为依据B.儿童的生长以教育目标为依据C.教育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基础D.教育应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7 .依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以“
10、好孩子”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A.惩罚服从取向阶段8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参考答案1. A解析:处于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的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2. B解析:材料中幼儿目前还处于一一对应点数的状态,而且每次都是从头点数,所以下一个比较贴近的目标是默数,接着数等计数能力。3. C解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一一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一一遵循道德原则(至善原则)。4. A解析:自慰就是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性胀满、宣泄性能量,满足自己对性的要求,并从性方面获得快
11、感和慰藉。自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类的自慰现象广泛存在。根据马斯洛理论,自慰属于基本的生理需要。5. B解析:韩波是中学生,属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青年期(1218岁),心理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主要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分化。6. A解析: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和生长混为一谈,实际上是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的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在被动的、压抑的状态中解放除开。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7. C解析: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1)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一一避免惩罚,无条件服从权威。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一一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满足别人的需要。(2)习俗水平(1018岁)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一一赞许,故本题答案为C。第四阶段:维护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一一尊重法律和权威。(3)后习俗水平(18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遵纪守法,但是法律可变。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一一根据良心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