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知识汇总第一章绪论考点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HaeCke1)。经典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对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考点2野外调查研究野外调查研究是生态学研究方法中使用最早,也是最普遍的方法,因为早期的生态学研究是建立在野外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定位观测是考察某个体、种群或群落结构功能与生境相关关系的时态变化。第二章生物与环境考点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由各种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生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各个生态因子之间都不是彼
2、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生态因子不论对生物生长的意义多么重要,它的作用也必须在其他因子的配合下才能发挥出来,而一个因子的变化,能引起其他因子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农田作物的高产,应该是水、肥、气、热等生态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考点2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生物生长环境内的诸多生态因子中,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对生物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其他因子则为次要因子。考点3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生态环境中,一个生态因子发生了变化,常常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依照生态因子与生物的作用关系,可将生态因子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类型。区分两者的作用方式,对认识
3、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都很重要。而环境中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是直接的,但它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的作用是间接作用。而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考点4生理辐射光、作用生理辐射也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一般指波长在380-760纳米的可见光。只有可见光能在光合作用中被植物利用和转化,尤以波长在760-620纳米的红光和波长在490435纳米的蓝光对光合作用最重要。其中红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因此把这部分光
4、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40%-50%o一般除绿光外,均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其中红橙光为植物叶绿素最容易吸收的部分,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考点5红外光和紫外光红外光能被动植物组织中的水吸收,主要作用是产生热效应,使体温升高。紫外光主要引起化学效应,它有杀菌作用,会引起皮肤癌和促进抗软骨病,大剂量紫外光能使植物致死。昆虫对紫外光产生趋光性,因此紫外光常用于害虫诱杀、消灭病菌等。考点6光照强度太阳辐射强度也称为光照强度,是指太阳辐射能投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的大小,与生物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是决定作物光合作用速度的最大环境因素。一般说来,光照强度在群落内将会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由于冠
5、层吸收了大量日光能,使下层植物对日光能的利用受到了限制,所以垂直分层现象既决定于群落本身,也决定于所接受的日光能总量。考点7光照强度对生物的影响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若继续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再增长,这时光照程度称为光饱和点。光照强度对植物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的特殊适应。考点8阴性植物阴性植物又称阴地植物,是指在弱光条件下比强光条件下生
6、长良好的植物。它可以在低于全光照的1/50下生长,光补偿点平均不超过全光照的1%。体内含盐分较少,含水分较多。这类植物枝叶茂盛,没有角质层或很薄,气孔与叶绿体比较少。考点9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光周期现象:纬度不同,各地的昼夜长短也不同,每天光照与黑夜交替成为一个光周期。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考点10有效积温法则温度与生物发育的关系比较集中地反映在温度
7、对植物和变温动物(特别是昆虫)发育速率的影响上,即反映在有效积温法则上。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不仅是平均气温高低,还应考虑温度持续的时间,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对生物影响越大。植物在一定温度下便可以开始生长,但生长期间的温度低于一定临界值时,植物生长即停止,这时的温度是无效的,这个最低的临界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发育起点温度)。无论是植物还是变温动物,其发育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的,而不是从零度开始的,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就称为发育起点温度(或最低有效温度),这是因为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温度对发育才是有效的。有效积温是一定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考点11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
8、物适应温度的某种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这一现象称为温周期现象。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温度发生有规律的昼夜变化,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比在恒温环境生长得更好。考点12休眠休眠是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考点13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的适应1.极端低温对生物的影响低温对生物的致害分为冷害(0以上的低温)和冻害(0以下的低温)。临界温度以下,温度越低生物受害越重。2.生物对极端低温的适应在形态方面:恒温动物通过增加毛和改善羽毛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加皮下脂肪的厚度,来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从而适应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的低温。阿伦规律: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 基础 知识 汇总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